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篇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pdf
文件大小:495.79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6.32千字
文档摘要

第5章生态与环境

1、人口与资源

?环境问题的核心: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深刻影响

?能源:人类去的能量的来源

?资源:尚未开发出的能源,指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财富,是一种客观存在

的自然物质(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

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能源的稀缺性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的

2、城市化与资源和环境

能源消耗的变化速度是城镇化过程变化速度的2倍

3、城市生态系统

①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②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

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

③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播

4、城市环境

①由城市自然环境(基础)、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和城

市美学环境等组成。

②特征:界限相对明确;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

依赖性;影响和制约因素众多;具有脆弱性

③城市环境效应:污染效应、生物效应、地学效应(热岛效应、地面沉降、地下

水污染等)、资源效应、美学效应等

④环境容量

?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包括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

量和建筑容量等

?主要制约因素: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

⑤环境质量

?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

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是制定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和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具体计划和措施的主要依

?环境质量评价

回顾评价——分析历史资料;是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的基础;检验环境

质量预测的结果(事后评价)

现状评价——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包括环境污染评价、

自然环境评价、美学评价等

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分析)——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

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第6章经济与产业

1、城市和经济

①传统经济增长主要包括:资本构成深化、人力资本增长、技术流程(提高劳动

生产率)

②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生地,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③推动和塑造城镇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④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2、产业

①基础产业:以区外市场为中心进行生产活动的输出产业

非基础产业:以区内市场为中心进行生产的地方性产业

②区位商

?城市或区域中任一产业的就业份额相对于该产业在国家就业份额的比例—

—做“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的分类方法

?含有两个假设:不同城市和区域的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是一样的,生产同种

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是一样的;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家庭消费同样种类和数

量的商品

?最小需求法:将城市或区域的就业结构与类似规模的其他区域相比

③就业规模预测

城市总就业=基础性部门的就业+非基础性部门的就业

?“基础产业”的就业增加会带来“非基础产业”的就业提高

?总就业规模的变化量=出口部门的变化量*就业乘数

④关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向效应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霍夫曼指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

结论:落后国家的崛起要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应遵循“进口——

国内生产——出口”的雁行发展形态

⑤绝对优势:当A生产某种产品比B有更高的生产率时,A在这种商品上就拥有

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虽然B在两种商品上的生产效率都比A要低,但在一种产品生产

率上的差距没有另一种大,那么B在这种商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有绝对优势时,一定有比较优势

⑥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模式

?增长极模式

(法)弗朗索瓦-佩鲁

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

可迅速增长,可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点轴开发模式

(波)萨伦巴和马利士

经济中心、斑点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