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doc
文件大小:252.04 KB
总页数:46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3.27万字
文档摘要

2、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2.1施工测量

2.1.1对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测量工作是为工程服务的,按图施工,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测法要科学,精度要合格;要严格审查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严格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主管部门验线的制度。

红线桩、水准点的校核;建筑红线桩是建筑物定位的主要依据,水准点是现场引测标高的依据,接桩后技术员和现场测量员及时对桩位坐标或标高进行校核,保证无误后方可使用,否则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

2.1.2平面控制网

布网原则:

(1)控制网是依据场地定位时依据的起始点、起始边来建立的。

(2)在便于施测、使用和长期保留原则下,尽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3)控制线间距为30~50米,控制点由于受施工干扰,有时会出现控制点间不通视,所以施工控制点要分布恰当,密度增大,以便在工作中有选择。

(4)本工程宜测设场区轴线控制网。

精度:

(1)测量距离精度高于1/1000。

(2)量角和延长直线精度高于±20″。

基础施工测量:

底板放线是一次通视条件好,量距方便、结构完整,且工作量大的抄测工作;是整个工程测量放线工作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精度合格的重要环节;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具体方法是:用经纬仪根据定位桩先投测出“井”字形轴线,闭合校核合格后,再用经检定合格后的钢尺量距加密各局部轴线及细部施工用线;施工用线放完后,应及时填写资料,并报请有关部门验线。验线合格后,可将主要轴线引出轴线控制线,以备以后因轴线不通用。

±0.000以下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即将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引测至基坑外,定出建筑物的各个轴线,用经纬仪投测到基坑内。各主轴线在基坑两侧均做半永久性桩点。投测到基坑内的轴线,完成后以量距的方法进行校核交点间距离。±0.000以下高程控制,先将标高引测到基坑边,用钢尺向下垂直拉到坑底,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误差不得大于2mm,控制点不少于3个。

±0.000以上施工测量放线

首层±0.000米处平面、标高控制和校核

(1)在地下结构施工至±0.000米时,根据平面控制网校核建筑物楼座四角坐标,校核方法可采用坐标计算法进行,并以方位角及已知边长进行校核。同时依据施工图各轴线的间距,校核所布置轴线间距,其误差小于3毫米。

(2)采用钢尺量距时,温度超过标准温度5°C时,进行温度改正,量边误差小于3毫米。温度改正按△L=0.000012(T-T0)L(T0为标准温度,取20°C)

(3)测角采用J2级经纬仪一测回,采用正倒镜取中数即可,测角误差小于12秒。

(4)量边、测角时应考虑外墙与轴线尺寸,以免造成较大偏差。

(5)依据BM1、BM2两基本高程点及所布设公用水准点,按等外水准施测精度,进行标高校核,以保证建筑整体标高施测精度,首层标高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

±0.000以上平面控制

(1)±0.000以上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具体操作如下:

本工程±0.000以上平面轴线采用在结构楼板上留设200mm*200mm洞口传递轴线控制线的方法进行控制;本工程地上结构分为两个流水段施工,每个流水段的结构楼板上留设四个轴线传递洞口,使轴线控制线在每个施工段上均形成井字控制网。

±0.000以上标高控制

±0.000以上的标高引测,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或楼梯间等向上测量。每层控制点4处,分别由下层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是:

(1)用水准仪根据基本高程控制点引测至首层建筑物内部,每个施工段设一个控制点。控制点处可在墙上预埋钢板并划线标识(应设+1.0000米标高线,易于控制),各点均要进行闭合取中误差,并保证精度合格,最后以此作为起始标高线。

(2)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用钢尺沿铅直方向逐层向上引测标高,并在各层设+500mm的水平控制线。

(3)施工时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3毫米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4)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所用的钢尺必须经过检定,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各部位放线控制要点

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大角竖向控制线、外窗竖向线、墙体及各构件的轴线、边线及控制线(500mm线)、门窗边线以及楼梯井道的竖向控制线等。

大角竖向控制:

从首层开始,于四个大角部位设竖向控制线进行大角的竖向控制,保证大角的竖向垂直。每个大角两边各设一条控制线,均距大角角线20cm。每层外墙拆完模板后,将竖向线用线坠引至上层,并由质检员和测量员检查该层大角的偏差情况,对于出现较大偏差时,要进行上报,由项目部技术股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和整改方法。

墙体位置控制:

每道墙体及各道连梁均要弹出边线和50cm控制线进行平面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