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粉刷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一、技术交底
1.1施工准备
1.1.1仔细检查外墙基层,全面清理表面油污、灰尘、脱模剂等杂质,确保基层洁净无残留。对存在的空鼓区域必须彻底铲除,裂缝宽度小于0.3mm的采用腻子修补,大于0.3mm的按规范进行嵌缝处理,凸出部位凿平,凹陷处用水泥砂浆分层找平,每层厚度不超过7mm,总厚度超过35mm时需采取加强措施,确保基层平整度偏差不超过4mm(2m靠尺检查)。
1.1.2门窗框与墙体交接处缝隙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外侧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密封胶应连续、光滑、无裂缝,同时对门窗框采取可靠的成品保护措施,如粘贴保护膜等,防止涂料污染。
1.1.3提前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验收,脚手架搭设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立杆间距、步距、连墙件设置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架体牢固稳定,跳板铺设严密,采用铁丝与脚手架横杆绑扎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大于30cm,作业层必须满铺脚手板并设置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
1.1.4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配制涂料,准确计量各种原材料,不同品牌、批次的涂料严禁混用。使用前应采用机械搅拌设备充分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确保涂料均匀一致,无结块、沉淀现象。
1.2基层处理
1.2.1使用钢丝刷、铲刀、砂纸等工具,彻底清除墙面浮浆、油污、旧涂层等附着物,对混凝土墙面的蜂窝、麻面部位,应先清理松散部分,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平整,修补后的表面应与周边基层平齐。
1.2.2对于宽度大于0.3mm的裂缝,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槽,槽宽和槽深均不小于15mm,呈U型或V型。清理槽内杂物后,嵌入弹性密封胶,密封胶应填充饱满,表面与墙面平齐,然后用聚合物砂浆分两次抹平,每次厚度不超过5mm。
1.2.3针对旧墙面,应先铲除原有空鼓、剥落的涂层,对于牢固的旧涂层,采用砂纸进行打磨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清理干净后,均匀涂刷一遍界面剂,界面剂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以增强基层与腻子的粘结力。
1.3腻子施工
1.3.1选用与涂料配套的耐水腻子,根据基层平整度和设计要求,分2-3遍刮涂。第一遍腻子主要用于填补基层凹陷部位,刮涂厚度控制在1-1.5mm;第二遍腻子进行整体找平,厚度控制在0.8-1.0mm;如需第三遍,主要用于局部精细找平,每遍间隔时间不少于24小时,以保证腻子充分干燥。
1.3.2刮涂腻子时应采用刮板横竖方向交替进行,保证表面平整光滑,阴阳角部位使用专用阴阳角抹子进行处理,确保线条顺直清晰。刮完后待腻子干燥至一定程度,采用砂纸进行打磨,打磨时应注意力度均匀,避免出现打磨痕迹,打磨后及时清除表面浮灰。
1.4底漆施工
1.4.1腻子完全干燥后,采用滚涂或喷涂的方式施工底漆。滚涂时应使用优质滚筒,确保涂层均匀,无漏刷、流坠现象;喷涂时应调整好喷枪压力和喷嘴口径,喷枪与墙面保持垂直,距离控制在30-40cm,匀速移动喷枪,保证底漆均匀覆盖基层。
1.4.2底漆施工完成后,应严格按照涂料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时间进行养护,确保底漆充分干燥固化,一般干燥时间不少于24小时。在底漆未干燥前,严禁进行面漆施工,以免影响涂层质量。
1.5面漆施工
1.5.1采用喷涂施工时,应根据涂料种类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喷枪和喷涂压力。喷枪与墙面保持垂直,距离控制在30-40cm,喷枪移动速度保持均匀,一般为30-50cm/s,喷涂方向应与墙面垂直,避免出现流坠、漏喷、花脸等缺陷。
1.5.2滚涂施工时,应采用“W”或“M”形走向,确保涂层均匀一致。滚筒蘸料应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每蘸一次料应在料盘上滚动均匀后再进行涂刷。边角、门窗洞口等部位应使用小滚筒或毛刷进行细致涂刷,保证涂层完整。
1.5.3分色施工时,应在分色部位粘贴美纹纸,美纹纸粘贴应牢固、顺直,边缘整齐。粘贴完成后应尽快进行涂料施工,避免美纹纸粘贴时间过长导致难以揭除或损伤涂层。涂料干燥后,应及时揭除美纹纸,揭除时应沿45°角方向缓慢进行。
1.5.4面漆应涂刷2-3遍,每遍间隔时间根据涂料性能和环境温度确定,一般间隔时间不少于4-6小时。每遍涂刷应确保涂层厚度均匀,总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涂层测厚仪进行检测,平均厚度不低于设计值,最小厚度不低于设计值的85%。
1.6成品保护
1.6.1施工过程中,对门窗、玻璃、栏杆、空调外机等成品采用塑料薄膜、彩条布、废旧纸板等材料进行严密覆盖保护,门窗框周边应使用美纹纸粘贴,防止涂料污染。保护材料应固定牢固,避免被风吹落或移位。
1.6.2严禁在已完成的涂层上堆放材料、踩踏或进行其他施工作业,如确需在附近作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易受碰撞的部位,如墙角、柱角等,应设置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