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安装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一、技术交底
1.1施工准备
1.1.1施工前需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组织图纸会审,确保施工人员熟悉钢结构的设计意图、技术要求及节点构造。1.1.2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钢结构安装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进度计划及安全技术措施。1.1.3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认场地平整度、承载力等满足吊装设备及运输车辆通行要求,必要时进行硬化处理。1.1.4检查钢结构构件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材料复验报告等资料,确保钢材、焊接材料、高强度螺栓等材料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1.1.5对进场钢结构构件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复测,重点检查构件的变形、损伤、焊缝质量及螺栓孔位置偏差,超差构件需经矫正或处理后方可使用。1.1.6准备施工所需的吊装设备、焊接设备、测量仪器、紧固工具等,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计量器具经校准合格。
1.2基础验收与处理
1.2.1钢结构安装前应对混凝土基础进行验收,检查基础的轴线位置、标高、平整度、地脚螺栓位置及外露长度等,偏差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1.2.2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基础进行精确测量,做好记录并形成验收报告。1.2.3对基础表面进行清理,凿除高出部分的混凝土,确保基础顶面标高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地脚螺栓螺纹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伤。1.2.4当地脚螺栓位置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应制定纠偏方案,采用化学植筋、垫板调整等方法进行处理。
1.3构件吊装
1.3.1根据构件重量、外形尺寸及安装高度,合理选择吊装设备及吊具,严禁超载吊装。1.3.2吊装前应进行试吊,将构件吊离地面200-300mm,检查吊索具、吊装设备及构件稳定性,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装。1.3.3钢柱吊装时,应设置缆风绳或临时支撑,确保垂直度偏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钢梁吊装需设置防倾覆措施,两端采用溜绳控制方向。1.3.4多层钢结构安装应采用分层分段流水作业,严格控制各层标高及轴线偏差,及时进行测量校正。1.3.5桁架、网架等大跨度构件吊装,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整体吊装或分段吊装,吊装过程中需进行变形监测。
1.4构件连接
1.4.1焊接连接时,焊工需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评定确定的参数进行施焊;焊接前应清理焊接部位油污、铁锈等杂质。1.4.2对接焊缝应设置引弧板和引出板,焊后切除并打磨平整;焊缝外观质量及内部缺陷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探伤进行检测。1.4.3高强度螺栓连接应采用扭矩扳手或专用电动扳手,按初拧、终拧顺序进行紧固,确保预拉力符合设计要求。1.4.4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按批次进行扭矩系数或紧固轴力复验,严禁使用锈蚀、损伤的螺栓;终拧后应进行扭矩检查,不合格者需更换处理。1.4.5普通螺栓连接时,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螺母拧紧后螺杆应露出2-3扣;不得使用螺纹损伤或锈蚀严重的螺栓。
1.5测量校正
1.5.1钢结构安装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测量控制,包括轴线、标高、垂直度、挠度等参数的监测。1.5.2钢柱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垂直度校正,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偏差超限时通过调整垫板或千斤顶进行纠偏。1.5.3钢梁安装完成后,应测量其跨中及两端的标高,控制挠度在允许范围内;必要时进行起拱处理。1.5.4多层钢结构安装应逐层进行轴线和标高的传递,通过设置测量控制点确保整体安装精度。1.5.5钢结构安装完成后,需进行最终验收测量,形成完整的测量记录和验收报告。
1.6防腐与防火涂装
1.6.1钢结构表面涂装前应进行除锈处理,采用喷砂、抛丸等方法,确保表面清洁度和粗糙度符合设计要求。1.6.2防腐涂料应按设计要求的品种、层数和厚度进行涂装,每道涂层间隔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规定;涂层外观应均匀、无流坠、漏涂等缺陷。1.6.3防火涂料施工前应检查基层防腐涂层质量,确保表面干燥、清洁;防火涂料厚度需满足设计耐火极限要求,采用测厚仪进行检测。1.6.4涂装施工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38℃之间,相对湿度不大于85%;雨天、大风天气严禁室外涂装作业。1.6.5涂装完成后应对涂层进行保护,避免磕碰、划伤;对损伤部位应及时修补,确保防腐防火性能。
二、安全交底
2.1个人防护
2.1.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好下颌带;高空作业人员需穿戴防滑鞋、安全带,并高挂低用。2.1.2焊接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焊接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防止电弧光和高温灼伤。2.1.3从事喷砂、涂装作业人员需配备防尘口罩、防毒面具及防护服,防止粉尘和有害气体吸入。2.1.4特殊工种(如电工、焊工、起重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2.2吊装作业安全
2.2.1吊装作业前需对吊装设备、钢丝绳、吊钩等进行全面检查,严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