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沥青路面施工小修工艺流程.pptx
文件大小:11.5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36千字
文档摘要

沥青路面施工小修工艺流程演讲人:日期:

目录01施工准备阶段02病害处理与基层修复03沥青混合料摊铺04压实与成型工艺05质量验收标准06养护与开放交通

01施工准备阶段

现场勘查与病害标记路面病害类型识别如裂缝、坑洼、泛油、车辙等,并标记位置和范围。01路面强度检测使用专业设备检测路面强度,评估是否需要修补或加固。02排水系统检查检查路面排水系统是否畅通,确保无积水或排水不畅现象。03地下管线调查了解地下管线位置和深度,避免施工造成损坏。04

沥青材料检验检查沥青的粘度、针入度、软化点等指标,确保符合施工要求。矿质材料检验检查碎石、砂等矿质材料的粒径、级配、含泥量等,确保质量合格。施工设备检查检查摊铺机、压路机、搅拌机等设备的性能和状态,确保正常运转。辅助工具准备如测量工具、标线工具、清洁工具等,确保施工辅助工具齐全。材料及设备进场检验

设置施工围挡,隔离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区域前后及关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制定交通疏导方案,确保施工期间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如需在夜间施工,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施工区域光线明亮,方便施工。安全警示区域布设施工现场围挡安全警示标志交通疏导措施夜间施工照明

02病害处理与基层修复

将病害部位按照规定尺寸进行切割,切割线需平直且不得损坏周边完好的路面。切割范围切割深度要达到病害底部,保证切割范围内的病害被完全清除。切割深度切割后的废料要及时清理干净,不得留有杂质和尘土,确保修补材料与基层的粘结质量。清理废料破损区域切割与清理

基层缺陷填补加固填补方法根据基层缺陷的类型和程度,选择适当的填补材料进行填补,如砂石、碎石、水泥混凝土等。加固处理填补材料将填补材料均匀填充在基层缺陷处,并振捣密实,确保填补材料与基层紧密结合。针对基层缺陷严重的部位,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选择优质的粘结层材料,如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以保证粘结层与基层和面层之间的粘结力。界面粘结层处理粘结层材料在填补加固后的基层表面均匀涂抹粘结层材料,确保涂覆面积与基层完全贴合,不得有漏涂和堆积现象。粘结层施工粘结层材料施工后需要一定的固化时间,待其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粘结层固化

03沥青混合料摊铺

混合料温度控制标准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应控制在145℃-165℃之间,以防止沥青老化或混合料过热。01不低于140℃,以保证摊铺和压实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性。02摊铺温度应保持在135℃-165℃之间,确保摊铺质量。03混合料到场温度

分层摊铺厚度控制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确定,通常为6cm-10cm。底层摊铺厚度一般为4cm-6cm,视具体情况而定。中层摊铺厚度通常为3cm-5cm,以保证路面的耐磨性和平整度。表层摊铺厚度

接缝压实工艺要点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两条相邻摊铺带混合料都处于热状态,很容易进行接缝压实。01横向接缝应尽可能避免,若必须设置时,应确保接缝处平整、紧密,并采用冷接缝或斜接缝进行处理。02接缝处理接缝处应涂刷粘层油,以增强接缝的粘结力,并在压实前用热混合料敷平。03

04压实与成型工艺

在摊铺后立即进行,用于稳定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形态,防止混合料在压实前发生推移或变形。初压初压复压终压流程复压在初压后进行,主要用于压实沥青混合料,增加路面的密实度和强度,并消除初压时产生的车辙和轮迹。终压在复压后进行,主要用于消除轮迹和其他细小缺陷,使路面更加平整、密实,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碾压速度与遍数控制碾压速度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厚度和温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压实效果和路面质量。01遍数控制根据路面宽度、压路机轮宽和压实效果等因素,确定压路机在路面上的碾压遍数,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02

采用平整度仪或直尺等测量工具,对路面进行平整度检测。检测方法在碾压过程中和碾压结束后进行多次检测,以确保路面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检测频率以平整度的标准差或最大偏差等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路面的平整度质量。评价指标表面平整度检测

05质量验收标准

压实度检测方法灌砂法利用粒径0.5~1.0mm的干净细沙,灌入压实体积内,测定其密度以检测压实度。01核子密度仪法利用放射性元素测量压实度,适用于快速、无破损检测。02环刀法用已知质量的环刀切取试样,通过称重计算压实度。03

接缝密实度评估接缝拉拔试验观察接缝处是否平整、紧密,有无明显缝隙。渗水系数检测接缝外观检查通过拉拔试验检测接缝处的抗拉强度,以评估接缝的密实度。在接缝处进行渗水试验,通过计算渗水量评估接缝的密实度。

修补区域几何尺寸校验修补区域面积测量测量修补区域的面积,与原始设计或规定尺寸进行比较。01检查修补区域的形状是否与原始设计或规定相符,有无变形。02修补区域厚度检测测量修补区域的厚度,确保与周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