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建筑水消防系统设计与计算
;6.1消防基础知识
6.1.1火灾及其分类
1火灾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按火灾
事故所
造成灾
害损失
程度;《火灾分类》GB/T4968-2008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一般可燃固体物质火灾。
B类:甲、乙、丙类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气体火灾。
D类:某些金属火灾。
E类:指带电体燃烧的火灾。
F类: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建筑物是人类进行生活、生产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场所,一般会存在可燃物和着火源,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火灾;建筑物又是财产和人员极为集中的地方,发生火灾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随着城市日益扩大,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布局及功能日益复杂,用火、用电、用气和化学物品的应用日益广泛,建筑火灾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大大增加。;火灾损失统计表明,发生次数最多、损失最严重者当属建筑火灾。;厂房、仓库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可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耐火等级越高,需要的消防水量越少。
除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均需符合规范相关要求。
耐火极限是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单、多层民用建筑
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以下6个特点:
引发火灾因素多。
火势蔓延快。
疏散手段有限,疏散时间长。
消防设施存在局限性,外部灭火难以奏效。
火灾时可能造成供水困难,难以保证消防水量和水压。
排烟困难。;6.1.3燃烧条件、灭火机理及灭火剂;燃烧的3+1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来源。
不可抑制的链式反应(有焰燃烧);2灭火机理
灭火——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终止。
四个主要灭火机理如下:
冷却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
窒息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起到灭火作用。
隔离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
就会自动中止。
化学抑制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
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3灭火剂(灭火介质);(2)水的灭火原理
a冷却作用;
b产生的水蒸气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稀
释氧气含量(窒息作用);
c水枪喷射出来的压力水流具有很大的动能
和冲击力,显著减弱燃烧强度。
;6.1.4水消防系统
按照使用范围和水流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消火栓给水系统——最基本的水消防设施
将室外给水系统提供的水量经过加压(外网压力不足需要时)输送到用于扑灭建筑物内的火灾而设置的固定灭火设备。
目的:扑救火灾,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6.2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高压给水系统
能始终保持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火灾时无须消防水泵直接加压的供水系统。
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平时不能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火灾时能自动启动消防水泵以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的供水系统。
低压给水系统
能满足车载或手抬移动消防水泵等取水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的供水系统。;6.2.1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1水源
消防水源应符合以下规定
市政给水、消防水池、天然水源等可作为消防水源,并宜采用市政给水;
雨水清水池、中水清水池、水景和游泳池可作为备用消防水源;
雨水清水池、中水清水池、水景和游泳池必须作为消防水源时,应有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所需的水量和水质的技术措施。;2消火栓
——是安装在给水管网上,向火场供水的带有阀门的标准接口,是室内外消防供水的主要水源之一。按设置场所分为两类:
室外消火栓分为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
室内消火栓
扑救建筑物内火灾的主要灭火设备之一;3消防水枪消火栓灭火系统的终端设备,与消防水带、消防泵、消火栓等配套,喷射水或其他液体灭火剂。
作用:增加水流速度、射程或改变水流形式,把水带内的水流转化成高速射流(直流或雾状射流),喷射到火场的物体上,达到灭火、冷却或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