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目录
TOC\o1-3\h\z\u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范围 -1-
三、工程概况 -1-
3.1设计概况及地理位置 -1-
3.2环境气象特征 -1-
3.3现场施工条件 -2-
四、明确混凝土养护目的 -3-
五、混凝土养护工艺及要求 -3-
5.1、准备工作 -3-
5.2、混凝土养护方法 -4-
六、强化混凝土施工现场管理 -5-
6.1、混凝土浇筑后温控注意事项 -5-
6.2、混凝土养护过程施工管理 -6-
七、安全保证措施 -6-
中铁五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6-
LLZQ-3标一项目部墩台身养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铁二院设计的“桥梁施工图”及相关标准图、设计技术交底资料。
2)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有关文件的要求。
3)经批准的中铁五局拉林铁路3标工程指挥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修订后2009年版)。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6)《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8)《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二、编制范围
拉林铁路LLZQ-3标一项目部管段(DK103+085~DK123+397.98)所有桥梁墩台身养护。
三、工程概况
3.1设计概况及地理位置
本项目部管段起止里程DK103+085~DK123+397.98,全长20.312km,管段内桥中有特大桥6座,大桥5座,中桥4座。15座桥梁共有墩身230个,桥台30个,墩身总高2275m,平均墩高9.9m,最高墩为23m。其中直线圆端形直坡墩41个,曲线圆端形直坡墩47个,直线圆端形斜坡墩85个,曲线圆端形斜坡墩42个,个别设计墩15个,均为实心墩。
本项目部管段内桥梁位于乃东县泽当镇境内,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右侧。
3.2环境气象特征
工程场地位于山南地区境内,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辐射强烈、日照充足、气候干燥、日温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从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升高,从谷底向两侧山地不断降低,沿线气温总规律随纬度增大和海拔递增高而递减。
根据山南当地气象局的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9℃,极端最高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11.5℃,最热月平均气温16.4℃,最冷月平均气温0.31℃;降雨量年分布不均衡,雨季多集中在5~10月,当年9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390~540mm,年最大降雨量600mm;风向多与河谷走向一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为干风季节,年平均风速1.9m/s,最大风速19.8m/s,主导风向ENE;年平均相对湿度13%;年平均无霜期131天;最大季节冻土深度16cm。
根据《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工程沿线断裂活动性评价及地震动参数区划报告(修改稿)》(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4月)。本项目部管段内桥梁所处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基本烈度值Ⅶ。
3.3现场施工条件
1)交通情况
本项目部管段内桥梁附近均有省道到达,交通条件较为方便。
2)建筑材料供应情况
本项目部管段内桥梁所用混凝土由1#混凝土搅拌站统一提供,采用混凝土罐车运送至施工现场,运距1~15km,运输时间2~20分钟,可以满足施工需要。
3)用水情况
本项目部管段内桥梁用水采用驻地水井抽水或抽水泵房抽取附近河水供应。
四、明确混凝土养护目的
1)本地域空气干燥,空气湿度底,墩台身拆模后干燥快,桥梁墩台身新浇筑的混凝土可能出现凝结速度加快、强度降低等现象,这时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作业非常重要,良好的混凝土养护方式是确保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为硬化的混凝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由于本地域空气干燥,空气湿度底,混凝土中水份蒸发较快,易出现脱水现象,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缝纹,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此外还受到振动、冲击和施加荷载的损害。干缩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缺陷,故混凝土在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养护是克服干缩裂缝的重要方法。
3)明确混凝土养护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规范和指导混凝土养护作业。
五、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