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钢筋施工质量要点控制表.docx
文件大小:16.9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1.9千字
文档摘要

钢筋施工质量要点控制表

序号

质量要点

要点内容

1

钢筋进场

1)本工程采用的所有钢筋应有出厂材质证明,所注明的货号、编号、批量应与所供应的材料相符方可进场。

2)进场材料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见证取样,进行复检,按规定做力学性能的复试,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在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做化学性能的检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立即清退出场,以免误用。

2

钢筋存放和运输

1)钢筋进场后必须严格按分批同等级、牌号、直径、长度挂牌标识堆放,标明钢筋产地、名称、规格、品种、数量、复试报告单编号、质量状态等。

2)存放钢筋的场地必须硬化,并设有排水坡度,避免基层出现积水。堆放时钢筋下面垫工字钢,工字钢厚度不应小于20cm,间距1500mm,以防止雨水浸泡,上部设置遮雨棚,避免造成钢筋锈蚀和污染。并在工字钢端部立1000mm高的钢构件,防止钢筋脱落。

3

钢筋翻样

1)配料单:包括钢筋直径、式样、根数以及下料长度等内容,应按施工图配筋详图抽出钢筋、计算配料,下料长度必须由配料人员计算好后填写,不可以用设计人在材料表上写出的数据。

2)料牌:料牌上应注明工程名称、图号、构件编号和个数、钢筋根数、钢筋号、钢筋规格、下料长度、钢筋式样。

3)钢筋翻样应在详细了解所有有关图纸、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设计变更及洽商等要求基础上,结合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考虑,特别应注意满足抗震规范和图纸指定的抗震构造图集要求。

4)钢筋翻样的总体要求是:种类规格正确、形状尺寸准确、数量足够、施工方便、节约材料、满足规范、规程、标准、图纸等要求。

5)钢筋翻样单必须经过审核签字后才能下发钢筋加工房配料制作,并保留原始翻样单以便备查。

4

钢筋加工

1)所有进场的钢筋,经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复试不合格的钢筋。

2)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泥土、油污和壳锈,否则应清除干净后使用,受到机械损伤或有裂缝、锈蚀的钢筋严禁使用。除锈及钢筋清理应在钢筋绑扎前完成。

3)各种钢筋下料及成型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自检无误后方可成批生产,外形尺寸较复杂的应由专业主管工长和质检员检查认可后方可继续生产。

4)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钢筋应先调直后下料,宜采用钢锯或无齿锯下料。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5

钢筋绑扎

1)钢筋绑扎须严格按照国标16G101规定执行。

2)柱筋焊接时设专人负责,由专业操作人员持上岗证挂牌焊接,焊接前不同规格钢筋分别取样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正式操作。在进入上一层施工时做好柱根的清理后,先套入箍筋,纵向筋连接好后,立即将箍筋上移就位,并按设计要求绑好箍筋,以防纵筋移位,柱筋应设临时固定,以防扭曲倾斜。

3)按图纸要求放置纵筋、箍筋,严禁斜扎梁箍筋,保证其相互间距。梁筋绑扎同时,木工可跟进封梁侧模,梁筋绑扎完成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全面封板底模。板按设计保护层厚度制作对应混凝土垫块,板按0.6m的间距,梁底及两侧每0.6m均在各面垫上两块垫块。

4)套丝机的牙形螺距需与套筒匹配,批量加工前,应先试验,无问题后再全面展开。

5)机械连接接头:优先采用冷挤压或等强直螺纹接头,接头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要求,机械连接区段长度为35d(d为连接钢筋较小直径),同一连接区段的受拉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受压钢筋可不受限制。

6

钢筋连接

1)钢筋焊接正式作业前,需要提供动火证等证件材料,材料不齐全则不允许进行焊接施工。

2)钢筋正式焊接前必须进行现场条件下采用与生产相同条件进行焊接工艺试验以便了解钢筋焊接性能,选择最佳焊接参数,以及掌握担负生产的焊工的技术水平。通过本次钢筋焊接工艺性试验,确定钢筋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的各项参数,接头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拉伸、弯曲等)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

3)钢筋机械连接试验要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确保钢筋连接接头力学性能检验主要是钢筋连接接头的单向拉伸强度和接头变形能力符合要求

4)钢筋连接试验须在实体结构正式开始前进行,若试验结果不合格则不允许进行钢筋连接施工。

7

成品保护

1)钢筋端部直螺纹丝扣加工好以后,没有对丝扣进行有效保护。

防治措施:钢筋端部直螺纹丝扣加工好以后,套上塑料帽对丝扣进行保护。

2)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预留钢筋长时间搁置,未进行防锈保护处理。

防治措施:对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预留钢筋长搁置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必须对预留钢筋进行防锈保护处理(在钢筋表面涂刷水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