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管理表格
安全技术交底
表格编号
CSCEC82-SP-B10316
工程名称
XXX项目
交底日期
年月日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交底内容:
工程项目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
作业中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前佩戴好安全帽、雨裤及长筒雨靴等安全防护用品。孔下作业人员和孔上人员要有联络信号。
2、挖孔前平整孔口周边场地,完善排水系统,锁口圈必须高出地面0.3m。地面孔周围不得摆放铁锤、锄头、石头和铁棒等坠落伤人的物品。
3、每天上班前应检查卷扬机、支腿、钢丝绳、挂钩(保险钩)、提桶限位装置等,应对井壁、混凝土护壁的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挖井至4m以下时,根据规定“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检测时间不早于作业前30分钟,停止作业超过30分钟,应重新检测。
5、应经常检查孔内有害气体浓度,有害气体超过允许浓度或孔深超过10m时,均应采用机械通风措施。
6、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绳,安全绳随开挖深度而加长,井下有人操作时,井上配合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孔内人员撤离至地面。
7、孔内照明必须使用安全电压。使用卷扬机时,不得使用倒顺开关。
8、同一人在孔内连续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严禁夜间作业。
9、必须遵守逐节开挖—护壁的施工原则,挖出的土方须离孔边2m以上并及时外运。
10、所有孔口必须做好防护,并用固定盖板盖好。
11、人员上下必须使用安全爬梯。
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人工挖孔灌注桩(简称挖孔桩,下同)适用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且持力层埋藏较浅、单桩承载力较大的工程。如没有可靠的技术和安全措施,不得在地下水位高(特别是存在承压水时)的沙土、厚度较大的淤泥质土层中进行挖孔桩施工。
2.挖孔桩的fL深一般不宜超过40m。当桩长L≤8m时,桩身直径(不含护壁,下同)不应小于0.8m;当桩长为8mL15m时,桩身直径不应小于1.Om;当桩长为15mL20m时.桩身直径不应小于1.2m;当桩长超过20m时,桩身直径应适当加大。当桩间净距小于4.5m时,必须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也不得小于4.5m。
3.挖孔桩护壁混凝士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15,护壁每节高度视土质情况而定,一般可用O.3~1m。
4.在岩溶地区或风化不均、有夹层、软硬变化较大的岩层中采用挖孔桩时,宜在每桩或每柱位处钻一个勘探钻孔,钻孔深度一般应达到挖孔桩孔底以下3倍桩径,以判别该深度范围内的基岩中有无孔洞、破碎带和软弱夹层存在。
5.场地邻近的建(构)筑物,施工前应会同有关单位和业主进行详细检查,并将建(构)筑物原有裂缝及特殊情况纪录备查。对挖孔和抽水可能危及的邻房,应事先采取加固措施。
6.场地及四周应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并制定泥浆和废渣的处理方案。施工现场的出土路线应畅通。
7.从事挖孔桩作业的工人咀健壮男性青年为宜,并需经健康检查和井下、高空、用电、吊装及简单机械操作等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8.在施工图会审和桩孔挖掘前,都应认真研究钻探资料,分析地质情况,对可能出现流沙、管涌、涌水以及有害气体等情况应予重视,并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对安全施工存在疑虑,应在事前向有关单位提出。
作业人员发现隐患应采取的措施
1.为防止孔壁坍塌,应根据桩径大小和地质条件采取可靠的支护扎壁的施工方法。
2.孔口操作平台应自成稳定体系,防止在护壁下沉时被拉垮。
3.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等必须经常进行检
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
使用的电动葫芦、吊笼等必须是合格的机械设备,同时应配备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以防突然停电。电动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上班前、下班后均应有专人严格检查并且每天加足润滑滑,保证开关灵活、准确,铁链无损、有保险扣且不打死结,钢丝绳无断丝。支撑架应牢固稳定。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起吊能力
4.工作人员上下桩孔必须使用钢爬梯,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工作人员和脚踩护壁凸缘上下桩孔。桩孔内壁设置尼龙保险绳,并随挖孔深度放长至工作面,作为救急之备用。
5.桩孔开挖后,现场人员应注意观察地面和建(构)筑物的变化。桩孔如靠近旧建筑物或危房时,必须对旧建筑物或危房采取加固措施后才能施工。加强对孔壁土层涌水情况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发生事故应及时采取的避险和救援措施
1.机械伤害应急避险和救援措施:首先应确保自身安全并远离事故位置,并电话或口头通知等方式立即疏散周边作业人员并告知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