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桩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x
文件大小:22.2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3.45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建筑管理表格

安全技术交底

表格编号

CSCEC82-SP-B10316

工程名称

XXX项目

交底日期

年月日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交底内容:

工程项目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

作业中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1桩孔下挖过程中,必须按照挖一节土(每挖深50~80cm),做一节护壁或安放一次工具式钢筋防护笼。桩孔垂直度和直径尺寸应每挖一节检查一次,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2挖孔桩孔口应设水平活动安全盖板,当吊桶提升到离地面高1m左右(超过人高)时推活动盖板关闭孔口,手推车推至盖板上,卸土后再开盖板下吊桶吊土,以防土块和工具掉入孔内伤人。最上一节混凝土护壁在井口处高出地面25cm(厚度与护壁相同),以防地面水流入井孔内或脚踢杂物入孔内。孔井口边1m范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堆土应在孔井口边1.5m以外。

3正在开挖的井孔,每天上班前应随时注意检查卷扬机、支腿、钢丝绳、挂钩(保险钩)、提桶超高限位装置等,应对井壁、混凝土护壁的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井下需要工具,应该用提升设备递送,禁止向井内抛掷。井孔上、下应有可靠的通话联络,如对讲机等。

5挖孔桩作业人员下班休息时,必须盖好孔口,或用高于80cm的护身栏将井口封闭围挡。

6夜间一般禁止挖孔作业,如遇特殊情况需夜间挖孔作业时,须经现场负责人同意,并有安全员在场。

7井下操作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4h,应及时轮换。

8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安全带接绳由孔上人员负责随作业而加长,井下有人操作时,井上配合作业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9孔底如需抽水时,必须在全部井下作业人员上地面后进行。

10井孔内一律采用12V安全电压和防水带罩灯照明,井上现场可用24V低压照明。现场用电均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11挖井至4m以下时,下井之前,应用气体检测仪对井内空气进行抽样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有害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应用鼓风机向孔底通风(必要时送氧气),然后方能下井作业。

12钻具联结要牢固、铅直,初期钻进速度不要太快,在孔深4.0m以内,不超过2m/h,以后不要超过3m/h。

13吊车作业时,在吊臂转动范围内,不得有人走动或进行其他作业。

14钻孔机械钻进岩石时,或钻进地下障碍物时,要注意机械的震动和颠覆,必要时停机查明原因方可继续施工。

15拆卸导管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注意防止扳手、螺丝等往下掉落。拆卸导管时,其上空不得进行其他作业。

16导管提升后继续浇注混凝土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垫稳或挂牢。

17吊车作业时,在吊臂转动范围内,不得有人走动或进行其他作业。

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对邻近的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都要认真查清情况,并研究采取适当的隔震,减震措施,以免震坏原有建筑物或构造物,地下管线等而发生事故。

对危险而又无法加固的建筑物征得有关方面同意可以拆除,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邻近建筑物及人身安全。

2.清除妨碍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平整施工范围的场地和压实打桩机行驶的道路。

3.预制桩堆放的注意事项:

(1)起吊和搬运吊索应系于设计规定之处,起吊时应平稳,避免摇晃和震动。

(2)堆放时,应按规格、桩号分层堆置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支点应设于吊点处,各层垫木应搁置在同一垂直线上,最下层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高度不应超过四层。

4.开工前要检查机具并加润滑油以利操作,桩架起落准备工作完成后,当班人员重新检查确认检查无误,方可进行操作。

5.工作时司机不得擅离岗位,精神要集中,开机时先起动操纵机构,起锤后应将保险装置固定牢靠,下班时应将电源切断并将电动机盖好。

6.打桩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打桩机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纠正后方可继续进行。

7.在打桩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打桩机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纠正后方可继续进行。

四、作业人员发现隐患应采取的措施

1.遇有雷雨、大雾和六级及以上大风等恶劣气候时,应停止一切作业。当风力超过七级或有风暴警报时,应将打桩机顺风向停置,并应增加缆风绳,或将桩立柱放倒地面上。立柱长度在27m及以上时,应提前放倒。

2.桩位间移动时,不宜压在已经完工的桩(顶)位上,应远离其他施工机械,与高压线保持桩机安全距离(如6m以上);行走中保持设备垂直平稳,必要时铺垫枕木、填平坑凹地面、换填软弱土层、加设临时固定绳锁、清理行走线路上的障碍物等;为保持设备平稳、保护液压系统不受冲击破坏,液压系统不能满行程操作。

3.遇地层阻力较大时,注意观察电流值指标或减慢钻机(成孔)速度,或停机处理后再施工,避免电动机超功率工作烧毁保险丝或电机;遇地层阻力突然降低时(如洞穴),应停机待查。

发生事故应及时采取的避险和救援措施

1.机械伤害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