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
基于citespace的建筑施工事故网络图谱及事故致因分析
目录
TOC\o1-3\h\u294741建筑施工事故致因分析研究综述 1
198772理论基础 2
294921.1“2-4”模型概述 2
11381.2模型分析 3
100831.3研究方法 6
259192.1建筑业施工特点 7
306052.2建筑施工事故案例获取 7
238533事故致因分析 7
56683.1直接原因 7
121443.2根本原因 8
209643.3根源原因 9
119473.4间接原因 9
241604建筑施工事故致因链 9
14915结论 10
4536参考文献 11
13696附表 12
1建筑施工事故致因分析研究综述
建筑业作为高危行业有着建设规模大、工程劳动密集、从业人员多、投资大等特点,施工事故时有发生。因其是我国民生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极其重要。
已有大量学者对建筑施工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研究。李红辉[1]等对2012至2018
我国发生的房屋市政工程事故,并对事故进行分类与分析,最终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提出了不同建议及对策;张朝晖[2]等通过分析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方面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和措施;王丹[3]等收集了五年的建筑施工事故信息,并用SPSS软件对事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事故多发月份、事故高发时间段、事故多发地区,主要发生事故等结论;沈艳洋[4]等用具类的方法,先统计了事故发生地点、伤亡人数、时间,然后将统计到的事故发生时间,伤亡人数和事故类型等数据,按事故发生地,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的不同,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刘双双[5]通过人机环三方面分析了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并将bim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管理中;张伟[6]等将建筑施工安全致因划分为六个致因子系统,并进一步进行层次分解,最后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晚上了施工事故致因的安全层次体系;王钰[7]等运用4M理论分析我国绿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知音因素,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意见。
对事故致因模型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综述。牛聚粉[8]梳理了事故致因的发展过程,并分别阐述了事故致因在国内的发展和在企业应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徐小杰[9]等阐述了能量模型、事件链模型、轨迹交叉理论、人机匹配理论和STAMP模型的发展过程,发现随着装备系统的复杂程度越高,事故模型就会不断深入和拓展;王秀明[10]等梳理了五类事故致因理论和模型,发现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将事故模型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落地,并将其作为发展需求排在首要研究位置;周琳琳[11]等等运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建筑事故数据显示,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谓监管部门提供数据依据;冯如[12]等将管理科学和技术科学理论应用到海上船舶碰撞事故中,并建立海上船只相撞事故模型(FDA),从微观到宏观即个体船只、海运企业、海事局三个维度进行,事故致因分析,根据逻辑推导出安全信息,确定视觉领域下最佳的安全管理方位;刘小龙[13]运用HFACS模型详细分析出了造成建筑事故各类人为因素,最后针对事故案例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建议;李华[14]等运用STAMP模型,定量分析了建筑安全事故四个控制层面的事故致因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属性,结合各层面之间的关系,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建筑施工事故种类,或对建筑施工事故做定量研究,而定性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性研究相对来说较为直观,且若能将建筑施工事故原因可视化[15-18],则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借鉴与学习。这些研究均未能明确罗列出各类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而且对事故种类的原因分析没有采用统一的科学的模型,同时缺乏一定的定量分析,这导致各类建筑施工事故的原因不能同时体现在一篇文献中,本文旨在将建筑施工事故原因直观显示出来,并选用较为科学的模型进行分类和频次的定量分析,为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企业增添安全制度和安全培训内容,完善管理体系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2理论基础
1.1“2-4”模型概述
“2-4”模型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所历时十多年研究出来的事故致因模型,该模型认为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由组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构成。内部原因有两个层面,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即“2-4”中的“2”。个人层面中,包括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组织层面即是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这四个原因构成了2-4中的“4”。直接原因是由人们发出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的状态构成,间接原因则由一线作业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