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1971人(二)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388.5 KB
总页数:179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11.39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1971人(二)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选择题(共425题)

1、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护士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利用了大气压

B.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汽车上安装的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底部成弧形凸起,是为了使车轮抓紧地面

D.在雨中打伞时遇到大风,伞会被向上“吸”起来,是因为伞上面风速大,压强小??

解析:参考答案:A

[解析]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例子很多,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吸盘,抽水机等。但是A项中的护士注射药液的过程利用的是手推动注射器对药液产生的压力,并没有利用大气压。故本题选A。

?

2、在要约生效前,要约人可以(?)要约,以阻止要约发生法律效力。

A.撤销

B.撤回

C.收回

D.撤销或者撤回??

解析:参考答案:B

[解析]要约的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其目的是阻止要约发生法律效力;而要约的撤销是在要约生效后,对方承诺之前撤销要约的效力。选项C非法律规定的概念,可以排除,B项正确。

?

3、人:胚胎

A.机器:电路

B.鸟:哺乳

C.树:树根

D.鸡:蛋??

解析:参考答案:D

[解析]人的最初形态是胚胎,鸡的最初形态是蛋。C项,树根是树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同。故本题选D。

?

4、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预备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

解析:参考答案:A

[解析]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是: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时,就是既遂。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达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处置该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本题中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枚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此时戒指已经在其控制之下,即其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符合盗窃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成立盗窃既遂,故选项B说法错误。陈某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的行为是发生在盗窃犯罪既遂之后,因此不存在盗窃中止的情形,其将戒指扔回柜台只是属于被迫返还财物,而并不影响对其犯罪性质的认定。

?

5、黄山松在黄山岩石丛这种难以见容、与己为敌的环境里生长,海拔高达一千六七百米,名松的树龄都以数百年计。这些松树因抗风御霜,针叶短粗,冠平如削,绿色深沉,枝干坚韧且富弹性,一株株显得生气勃勃,十分顽强。迎客松挺立在青狮石旁、玉屏峰与天都峰的风口上,寿逾千年,两只巨臂向四海宾客致意。

??这段文字让人们悟出??。

A.松与石同外界自然密切联系

B.松树与石头之间,不再是有我无你,你死我活

C.人与环境,人与人,变不利为互惠,在竞赛、竞争中通达和谐

D.从许多人、事、物当中,洞悉他人所无法体会的绝妙世界??

解析:参考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黄山松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坚韧挺拔的品格。第一句总说黄山松的生长环境恶劣,却能生长数百年。第二句从叶、冠、色、干等角度描写了这些松树的姿态。第三句说黄山松与其生长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和谐的景象。A、B项不是“悟出”的内容,排除。D项的内容表述太空洞,没有体现文中的松树与环境的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6、军事侦察侧重于侦察对象是什么、现在什么状态,是一种主动获取的方式。而军事监视侧重于将会发生什么,具有一定的预警功能,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军事侦察行为的是:

A.某国在网络设备上开启后门搜集情报

B.某国间谍在我驻外使馆安装窃听设备

C.某国军机抵近我沿海军事基地搜集情报

D.某国在我周边地区安装大型远程雷达时刻关注我军事动向??

解析:参考答案:C

[解析]军事侦察的定义要点是:①侧重侦察对象是什么、现在什么状态;②主动获取的方式。A项在网络设备上开启后门搜集情报、B项安装窃听设备、D项安装雷达关注军事动向都是一种被动的监测行为,属于军事监视;C项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C。

?

7、最早发明汽车的人是??

A.德国钟表匠赫丘

B.德国发明家奥托

C.德国发明家本茨

D.德国发明家戴姆拉??

解析:参考答案:C

?

8、教育经费的使用,从来都是一本糊涂账!教育主管部门很少明明白白地告知国民,教育的钱究竟是怎么花的。国民教育经费的规划和使用,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弥漫在庞大无比、盘根错节的教育体系之间,老百姓恍如雾里看花,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