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语文教学诗意的想象.docx
文件大小:17.2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21千字
文档摘要

诗意的想象

教学目标:

1.能从多角度积累“绿”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把握诗歌内容及内容间的逻辑性。

4.通过对比阅读发现诗歌的语言特色

和抒情方式。

5.通过想象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写景物。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说绿

1.看图。出示绿色图片,说说看到了哪些颜色。

要点:都是绿色,但是绿得不同。

2.说绿。同样是绿,我们不能太笼统,要用最精准的词语形容。

提示:用不同的词语、短语或者诗词来

形容。

要点:在“绿”前面加上一个字,给这些颜色作区分,比如翠绿、浅绿、粉绿等;根据绿的范围来形容,比如满眼都是绿,层层叠叠的绿;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形容,比如绿得让人舒畅、清新;还可以用诗句“绿杨阴里白沙堤”“春来江水绿如蓝”“绿竹入幽径”等表达。

(设计意图:以“绿”导入,借助图片唤醒学生脑海中的词库,引导学生把思维发散开去,既可以指导学生精准用词,还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表达感受,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绿的世界中。)

板块二梳理内容

1.列一列。本首诗一共5个小节,请同学们读一读。每小节,艾青在赞叹什么?

提示:抓住每小节中的关键词和短句,围绕“绿”进行概括。

要点:第1小节写了很多很多的绿。第2小节写了绿的颜色很多、很丰富。第3小节写了在作者眼里,风、雨、水、阳光这些事物都是绿的。第4小节写了很多绿交融在一起了。第5小节写了这些绿都开始动了。

2.议一议。想一想这5小节的顺序能否调换。

提示:关注节与节之间的关联。

要点:不能。符合逻辑顺序,先整体写绿的多,再写绿的颜色多,接着写绿的事物多,最后由绿的事物产生动态的想象。内容上前3小节是写绿的色彩,后2小节是写绿的形态。诗歌的抒情也要有表达的逻辑性。

3.读一读。选择最喜欢的一节,相互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受。

要点:不同颜色的绿,要读出快慢节奏;“飘动”的时候语速可以放缓;“到处”读重音;第3小节在语速和语调上读出层次感。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一节一节概括梳理,可以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初步读懂诗歌的方法,从而养成阅读诗歌的习惯。同时,在节与节之间找到关联,明白诗歌虽抒情方式自由,但是也要符合一定的逻辑性。)

板块三对比阅读

1.读一读。作家宗璞来到西湖看到了满眼的绿,内心不禁一阵赞叹,于是写下了散文《西湖漫笔》。(出示《西湖漫笔》节选文字)读一读,宗璞赞叹绿,赞叹了什么?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要点:赞叹了绿的范围广,绿的事物多,绿的程

度深。

2.比一比。同样写绿,宗璞在散文中写“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艾青在诗中也写道“下的雨是绿的”。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要点:从内容来看,诗歌告诉我们雨是绿的,散文告诉我们这个雨似乎是绿的;从表达来看,诗歌说是绿,就是绿;散文知道不是绿,只是他感觉是绿的。

3.议一议。在艾青眼中,为什么连风、雨等这些事物都是绿色的?

提示:交流中可追问:“你觉得艾青心里,还有什么也是绿的?”

要点:

(1)满眼的绿给了作者希望与力量,他的内心是快乐的、欣喜的、舒畅的,所以在他眼中,一切事物都是蓬勃的绿色。这些绿的事物背后,藏着作者的心情。

(2)诗歌无关现实,只需要把自己的感受直接写出来。所以,诗歌中独特的语言背后一定藏着诗人独特的感受。

4.比一比。比较艾青《绿》中的第4小节与宗璞《西湖漫笔》的节选,谁写的绿比较多?

提示:在交流过程中追问:“你觉得艾青笔下所有的绿可能是什么?”

要点:宗璞眼里的绿是古树、苔藓、雨丝,艾青写到的绿的事物是“所有”,艾青写的绿比较多。“所有的绿”可能是竹林、森林、绿树、野草、麦苗等,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想到的都有可能;诗歌不说透,用概括的词来写感受,给人想象,散文却更固定、更具体。

(设计意图:对于诗歌的语言特色需要强调和重点指导。散文和诗歌同样都是抒情,但是却有极大的不同。在两次对比中,发现诗歌“直接写”和“概括写”的特点。)

板块四试写景物

1.提出任务。三月春暖花开之际,我来到公园,闻到了扑鼻而来的香味,我不禁感叹道:真香。你能否以“香”为话题,写一首小诗来表达你的感受。四人合作,一人一节。

(1)来到三月的公园,你会看到些什么?

要点:绿柳红花,例如杏花、桃花、杜鹃花;一阵风吹过,花瓣随风飘扬。

(2)这扑鼻而来的香味会是什么呢?

提示:要展开想象来说。

要点:可能是花香,可能是青草香,可能是春雨后的泥土香……

2.学生写作。

3.全班交流。

要点:

(1)除了看到的、闻到的,还可以写自己感受到的。例如“扑鼻而来”的香,可以是花香、青草香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