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docx
文件大小:50.37 KB
总页数:41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39万字
文档摘要

202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范文

截至2023年9月,中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39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有气势雄伟的北京故宫、坚实牢固的福建土楼、巍峨雄奇的泰山等。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处?你要如何介绍它?

一、搜集资料: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要想更具体、更全面地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尽量选取来源权威的资料,这样能增强资料的可信度。以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为例,可从国家文物局官网搜集资料——

地理位置: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以东3.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景点组成:目前已在秦始皇陵陵区发现大小形状不同、内涵各具特色的陪葬坑、陪葬墓等600余处,出土了包括秦兵马俑在内的珍贵文物5万余件。

文化价值:铜车马、青铜水禽、石铠甲、百戏俑等文物,为研究秦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实物材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二、整理资料:两个步骤,有条有理。

搜集好资料后,面对那么多信息,该如何下笔?下面两则材料都对颐和园长廊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对比着读一读,学习如何整理材料,让介绍有条有理吧!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地理位置)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重新建造……(历经变化)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外形结构)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一)删一删。两则材料都描述了颐和园长廊,对比阅读后就会发现,《颐和园长廊》从地理位置、历经变化、外形结构这几个方面来介绍颐和园长廊,较为全面,让人对它有了整体了解;《颐和园》主要从外形结构方面来介绍,重点突出颐和园长廊的长和美。写作时,如果我们想要着重突出某一点,那就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删减,不必面面俱到。若资料中有重复、难懂的内容,也可删去。

(二)补一补。为进一步展现颐和园长廊之美,《颐和园》补充描写了长廊两旁的花木,让人更清楚地了解长廊四周的优美景色。写作时,我们也可以像这样对内容做补充。注意,补充的内容要与介绍对象的特点密切相关。

三、加工资料:妙招助力,有情有趣。

要想把整理好的资料转变成自己笔下富有魅力的文字,还需对资料进行深加工。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妙招来助力。

1.转换语言。可运用适当的写作手法转换语言,同时加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充满个性的表达能让介绍更生动。

2.巧妙引用。如下文作者介绍时引用耳熟能详的诗句,写出西湖烟雨天景色迷蒙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引用古诗词或名人名言,突出介绍对象的独特魅力。

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介绍时,还可以精心选择一些图片和表格做辅助,让读者更形象直观、更具体清晰地了解所介绍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和状况。当然,图片和表格只是辅助,不能喧宾夺主哟!

作文范文:

百年古城一朝失

中国最神秘的地方是哪儿呢?是云南的哀牢山,还是传说中西藏魔鬼城?但我认为,中国最神秘的地方莫过于楼兰古城了。

楼兰古城,又被称为楼兰古国。在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楼兰”对应的是佉卢文中“库罗来那”的意思,也正因如此,楼兰又有了“库罗来那”这一别称。这座被誉为“沙漠中的庞贝城”的古城,位于新疆最为荒凉的地区之一,四周被茫茫沙漠所包围,常年风沙肆虐。然而,尽管环境恶劣,楼兰古城却拥有着悠久得令人惊叹的历史,并且流传着无数神秘而动人的传说,这些都让它在人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吸引力,成为了无数历史爱好者和探险家心驰神往的圣地。

但令人惋惜又倍感神秘的是,早在公元630年,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城却突然神秘消失了,它在历史的舞台上仅仅持续了800年的时间,就如同夜空中一颗划过的流星,短暂而耀眼,却又迅速地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关于这个古国神秘消失的原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的考古学家推测,可能是一场残酷无比的掠夺战争席卷了这座城市,入侵者杀光了城里的居民,洗劫了所有的财富,使得楼兰古城从此荒废;也有人推测,是因为当时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异常干旱,降水量急剧减少,风沙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无法维持居民的生活,无奈之下,楼兰居民只好背井离乡,向其他地方搬迁,最终古城被沙漠所吞噬。然而,不管是考古学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