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成语故事教学反思简短.docx
文件大小:20.74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5.78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简短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简短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反思简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简短1

《亡羊补牢》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这篇课文我感觉有点困难。我经验不是很丰富,上课之前改了好几次教案。不过我的收获正是在修改教案的过程中获得的。通过这次上课,我充分体会到钻研教材对于上好课的重要性。只要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中的难点。教学的目标才能更明确。另外,明确了目标还要注意方法。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在教学时我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扎实进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时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去发现答案。例如: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说出其意思,而是在讲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这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导下学生终于知道了如何解释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学会正确的阅读。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想象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在此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正学表达。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再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学能能够讲出这个故事。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时候,我没有简单的要求他们讲故事,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他们用这个故事去劝说身边的人。

课后,我觉得这节课结束的比较仓促。说明我对课堂的节奏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另外,这节课朗读的不是很充分。以后要加强。

总之,经过这次上课我学到了很多,我只总结出了几点:

(1)要切实开展探究性学习,多尝试自主学习。

(2)注意各个环节的连接。

(3)多钻研教参,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越做越好的。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简短2

第十册语文第八课的内容是成语故事三则.内容《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前两则故事的寓言性很强。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性显然是不可考的。他们的代号是“有个楚国人”和一个只留其姓的南郭先生。但是故事中反映出来的人性问题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诚信自吹自擂,结果导致失信,让人失笑的结果;一个是为了生计或者说也是个人利益,鱼目混珠,最终无法继续伪装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已经简化到了只剩梗概,寥寥数语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虽不丰满但是有发人反思的力量。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在想故事中的道理只需略略点拨便可呼之欲出。那么课堂上怎么让这四十分钟更有价值,更有听头,收获更多呢?

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从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简单,只是一个代表某种意义符号。但是书中古人的缺点和所犯错误却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重复的。那么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头脑中塑造出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贴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于是课堂以叙事和议论的形式展开了教学。

以《滥竽充数》为例简单记录一下课堂经过。

揭题后,先认识“竽”字,看字型,观插图,认识了这种古代乐器。接着解释“滥”字,再举例子帮助理解“充数”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弄懂后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几个常规性的问题,比如;谁滥竽充数?为什么要滥竽充数。结果怎样?我们能从文章中得到什么启发?等等。这些问题并不难,因此由学生自己读文解决。每个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连起来讲了讲这个故事。接着继续进行集体交流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读,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讨论南郭先生为什么要冒充会吹竽的人时,大家的思维已经开始活跃了。用今天人选择职业时的想法结合文章中的相关词句来揣测,我们讨论的结果是:1、这个工作比较轻松还挺体面的,可能俸禄也比较高,因为“齐宣王喜欢听吹竽”;2、南郭先生经过长时间考察和慎重的考虑认为的确有机可乘,因为“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发现,他还是有一定的小聪明的;3、此外他还善于伪装。“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