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富饶教学反思5篇.docx
文件大小:20.76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5.84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富饶教学反思5篇

完成教学反思能够增强老师的教学科研意识,为了写好教学反思,老师们需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才能得到进步,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富饶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富饶教学反思篇1

课件杜老师所讲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地方。杜老师在回顾了课文的内容之后直奔主题,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在第四自然段,教学重点十分突出。在教学描写鱼种类多的句子后,便进行了读写结合的训练,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凭空想象,而是通过出示图片以及描写鱼特点的词语,让学生有了感性认知以后再动笔写。这样更有利用学生接受、掌握本课所学的写法。

在教学中,杜老师也注重了朗读的训练。尤其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老师请一位女同学来读描写贝壳的句子,孩子虽然读下来了但是感情不到位。这时,杜老师进行了范读。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模仿,这个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之后,老师有安排了分角色读,女生声音细腻轻柔读出了贝壳的特点;男生声音淳朴厚实读出了海龟的有趣。

在评课中,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第五段教学中,老师重点讲了并列关系的语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在我的意识中认为这样的教学内容应该放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应该就针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研读、学习、仿写。许老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问题。许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两个回合是可以相容的,这样更有利于老师的操作。

回来后我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我更深刻的感悟到语文教学不像教文言文那样把词义、句义、段义、篇义教明白就行了。那只是起点和基础。语文教学必须进入隐藏在语义学层面的词义、句义、段义、篇义之后的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等中。此次活动使我收获颇丰,我会将我的所得用到以后的语文教学中。

富饶教学反思篇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课文条理清楚,表达方法鲜明,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我主要对执教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进行反思总结:

一、领悟布局谋篇的表达方法

⒈领悟课文总起—分述—总结的记叙特点。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⒉领悟作者表达方法上的构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为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先讲结果,后讲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小段,一般分为两层,一层写原因,一层写结果,概括段意时一般应抓结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为并列果段式,也即并列结构段作者用三句话分别描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每句话都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海中生物,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达一种意思,这种构段关系叫并列式结构。

③第四自然段为总→分→总段式,也即总→分→总结构段。这一自然段介绍海底的鱼,先总述鱼成群结队突出鱼多,再分别叙述各种鱼的样子;最后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构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为总→分段式,也即总→分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顺序是: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多→鸟粪多。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的鸟的天下。

⒊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二、领悟生动准确的表达方法

⒈修辞方法的形象贴切。①比喻,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②拟人,如: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③夸张: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