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辩证唯物论;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素养要求;认识与实践
;5;2、认识的类型/阶段:;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等(个别属性:红、甜、圆)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又红又甜又圆的苹果)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发展、深化;;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理性认识相对于感性认识更深刻。
不能认为感性认识都是错误的,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二者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也不能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二者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课堂探究;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4、实践的基本形式;1、蜜蜂筑巢。
2、资产阶级革命。
3、学生认真思考。
4、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
5、科学家研究新冠疫苗。;5.实践的特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港珠澳大桥的修建;(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通过知识的学习
和传递获得认识;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名言警句、诗句或俗语谚语有:
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②不经一事,不长一智。③吃一堑,长一智。
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⑥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者。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⑩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观;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故事一:一位学业有成的博士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帮助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②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它的实际意义。(纸上谈兵)
;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知识整合;;1.从国内到国外再回国内,经过8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孜孜以求,河南药学家、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常俊标和他的团队捧出了四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研药一治疗艾滋病、脑梗、肝癌和丙肝的药。这体现了实践()
①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
②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③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能动性活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2.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网购商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品种越来越齐全、服务越来越周到。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网购满足需求。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同时,互联网金融带给消费者的便捷服务,也在从另一个层面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这表明()
①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