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基本理论;
;;环节一:“天问”,为何发问?——哲学从何来?;自主预习;环节一:“天问”,为何发问?——哲学从何来?;2300多年前,屈原被逐,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仰面叹息之时,向苍穹发出呼号。他见到楚国先王的宗庙以及王室公卿的祠堂墙壁上描绘着主宰天地山川的神灵,画面显得瑰奇美丽和神奇怪异;看到描绘古代圣君贤王行事等图画,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之情。
问:远古始初的情况,是由谁流传下来的?天地没有形成之前的事情,要如何才能探究清楚?天地蒙昧一片,昏明不分,谁能够将它考察明白?宇宙混沌一团,元气充盈,只是想象中得到的虚拟之“像”,要通过什么才能把握到它?天地已分,昼明夜黑,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他似乎在不停的提出自己的疑惑,想寻求解答,找出因果。
;提示一:屈原的人生历经,面对的困境,激发了他的思考。;一、哲学的起源;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来源于惊讶,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
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情境一:
《天问》发出对天地、社会、人生的疑问,从天地的起始→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阐发对宇宙万物的理性哲思。
第一部分对自然提出问题,主要探讨宇宙以及天地生成的问题;
1、对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和日月星辰发问。(44句,27个问)
2、大地结构和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事件发问。(68句,42问)
第二部分对社会历史和神话传说发问;
1、从大禹婚姻问起,对夏代的历史及神话传说发出一系列问题。(64句,22问)
2、对商代历史,从中涉及女娲、尧舜、吴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提问。(76句,29问)
3、对周代历史至春秋时期若干事件和神话传说以及有关楚??的话题提出问题。(共104句,45问)
第三部分尾声。联系自己的遭遇,阐述个人的感慨。(17句,8问);探究与分享二:
任务1:结合情境,思考《天问》这些问题是关于世界观的问题吗?你有没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如果有,那么我们是哲学家了吗?为什么?
任务2.纵观人类历史,有三个字,让诗人去翻开无字天书,让哲学家去古希腊广场寻找真相,让探求者去寻找神谕,这三个字便是“我是谁?”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提示1:不一定都是哲学家。通过实践,普通人也可以创造成语,形成世界观,但哲学家必须依据一定的知识,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Q: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为什么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情境二:《天问》最后两句“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跟楚国的贤人堵敖说过,楚国已经腐朽,不久就要衰败了。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诫楚国的君主,要重视忠义之士啊。屈原在写完这篇文章后不久,他的预言就应验了。楚国灭亡。
远处有个渔夫看见他,便划船到近处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把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也就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这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的由来了。
;方法论的含义:;环节三:从《天问》到《天对》——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天对》解答了1400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问题,把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与水循环联系起来,推进了古人对于水科学的认识。
;1.具体知识;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勒内·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并为欧洲的“理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