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杨万里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2课芣苢
引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感悟他们劳动的情景。
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第一部分走近《诗经》
关于《诗经》《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诗经》的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编定是在春秋时期。在先秦时代,称作“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称为《诗经》。除305篇之外,《诗经》还有六篇有目无辞,谓之《笙诗》。(都在小雅)
《诗经》的分类《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间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160篇。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颂,40篇。
艺术表现手法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赋:平铺直叙;很直白的讲一件事。如《卫风·氓》比:比喻;《诗经》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兴:起兴;顾左右而言他,说一件事不直接说先描述其他事情。如《关雎》
《诗经》写作特点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的句式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写法
写作背景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妇女采集车前子即“芣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源于繁衍种族的观念,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此当芣苢粲粲结子之时,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场面是尤其热烈的。周南地方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人们在劳动时以歌谣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有了《芣苢》等诗篇。
题目解读芣苢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有种说法,先民们认为芣苢主子,采芣苢可以满足妇女们多子多孙的愿望。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展现了农人劳作忙碌而欢乐的场景。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任务1:聆听诗朗诵,划分节奏,标划重音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任务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初读课文
文本正音cǎi?cǎi?fú??yǐ??bó??yán?cǎi?zhī采??采??芣??苢,薄??言??采??之。cǎi?cǎi?fú??yǐ??bó??yán?yǒuzhī采??采??芣??苢,薄??言??有??之。cǎi?cǎi?fú??yǐ??bó??yán?duō?zhī采??采??芣??苢,薄??言??掇??之。cǎi?cǎi?fú??yǐ??bó??yánluō?zhī采??采??芣??苢,薄??言??捋??之。cǎi?cǎi?fú??yǐ??bó??yán?jié?zhī采??采??芣??苢,薄??言??袺??之。cǎi?cǎi?fú??yǐ??bó??yán?xié?zhī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第三部分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捋(luō):用手握物而脱取。襭(xié):兜入衣襟扎并将衣襟系在腰间带子上。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