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历史观点题解题技巧.pptx
文件大小:9.72 M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71千字
文档摘要

高中历史观点题解题技巧及专项练习

认识题型【观点题有什么特点?】1、材料类型多样:有文字、图示、地图、图像、图表、“公式”等几大类,纷繁多样。2、题型要求多样︰自拟论题、评析观点、给定主题、给定时空范围、历史短文、提取小说情结、评价历史现象等。3、答案具有开放性:具有非唯一性。(但要结合材料、把握概念,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认识题型【答案的格式有哪些要求?】观点:一句话(或表明态度或总结核心观点等),判断句式论证:主体部分,分角度角度1+史实+分析(写3个论证)(政治、经济、文化……内因/外因……积极/消极/深远……时间段/空间……)综上所述:升华总结(本质、历史规律、现实启示等)注意答案的格式要规范(总分总)①组织答案要表述成文,最好是分段落。②不要序号化,每段开头要空两格(或用上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词语)。③论证过程要使用“历史学科术语”,重史实,史论结合,忌脱离材料。

解题技巧1、精准审题3、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2、围绕“汉字、书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一主题,从表1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长城的价值,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找出题目关键词、限定词,明确答题方向。2、关键词拆解角度。

(2024.1?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以御匈奴。东起辽沈,西迄临洮,陵山越谷五千余里,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引自孙中山《建国方略》《我们的长城——四万万七千万》(《中苏文化杂志》“抗战特刊”创刊号封面漫画,1937年11月)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长城的价值,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解题技巧2、信息解码材料读两遍:1、泛读,分层次找关键信息。2、精读,关键词划分角度,与所学联系。//////

(2024.1?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以御匈奴。东起辽沈,西迄临洮,陵山越谷五千余里,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引自孙中山《建国方略》材料二《我们的长城——四万万七千万》(《中苏文化杂志》“抗战特刊”创刊号封面漫画,1937年11月)从材料到论点的提炼?解题技巧2、信息解码//////1、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评分标准:①标题有价值判断2分,无价值判断1分。3、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长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4、长城价值的历史演变

论述逻辑:1、时、空关联。2、多维度构建。3、分析史实(原因、影响等)(2024.1?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以御匈奴。东起辽沈,西迄临洮,陵山越谷五千余里,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引自孙中山《建国方略》材料二《我们的长城——四万万七千万》(《中苏文化杂志》“抗战特刊”创刊号封面漫画,1937年11月)用证据链支撑论点解题技巧3、史实赋能//////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罗列出3个论证史实?观点: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①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防御游牧民族侵扰。②汉武帝在长城周边设河西四郡,阻挡匈奴南下。③明朝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修筑长城,设军镇,防御鞑靼、瓦剌南下。④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抵御日军入侵的重要屏障。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顽强抵抗日军的进犯;1937年9月,八路军在长城要口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解题技巧评分标准:①标题有价值判断2分,无价值判断1分。②史料6分,(一则史料2分。如是综合类,一个角度给一个史料分,必须三个角度都写,才可以拿6分)③结构分2分,总分总或者分总都可以,不分段有总结话语也行。④价值升华1分,表述1分,表述分一般不给。4、逻辑闭环打造完整认证体系认识升华:1、回扣观点2、规律总结3、现实对照(必须由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正确做法等。)

5、真题演练(2021年·湖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