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2工业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联系身边实际和运用资料,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其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运用
数据或其他资料,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2.综合思维: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说出工业生产的过程及工业对社会经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难点:学会分析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分布情况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最美中国色之工业发展
二、新课讲授: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指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等)进
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2.活动:你了解下面两副图表示的工业生产活动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除此之外,你还能
列举出其他一些工业生产活动吗?
3.工业的种类
(1)重工业: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
(2)轻工业:主要是指提供生活资料的工业部门。
4.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
(1)现代农业
化肥、农药、电力设备,还有各种各样的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运输工具等,大大提
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2)现代交通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离不开工业提供的交通工具、设备和材料,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等。修筑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需要的工程机械和材料,都是由工业提供的。
(3)城乡建设
现代化的城乡建设离不开工业提供的建筑机械和建筑材料,如起重机、水泥、玻璃、钢材
等。
(4)科学研究
工业为科学研究提供精密仪器和设备,如显微镜、计算机、望远镜等
5.工业的作用
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
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6.活动:谈一谈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主要差别
结论:农业生产是直接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生物的生长繁殖获得产品的生产活动。
两者之间生产对象、组织方式、生产产品都存在明显差异。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而
对工业生产影响相对较小。
(二)中国工业的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很多工业产品需要进口。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
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初步
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3.活动:读图说出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目前: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钢铁、汽车、化肥、水
泥、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教师: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在世界各地,几乎都能看到我国生产的商品。
4.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中
心分布有什么变化?
建国前,工业十分落后,且主要集中在沿海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少数城市,内地除武汉、
重庆、沈阳等个别成实外,现代工业很少。新中国成立后,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改造,在
中西部地区兴建了一系列工业中心或工业基地。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布局以
沿海地区相对集中。近些年来,国家对工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陆续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和
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均衡。东部沿海
工业得以改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全面振兴,中西部地区工业得以拓展和升级。许多城
市将内城区的工业企业搬造到郊县的工业园区,改善了工业布局和人居环境。
2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品牌,正在向制造业强
国迈进。
三、课堂练习:
1.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工业和
旅游业
2.下列属于轻工业的是()
A.石油工业B.机械工业C.纺织工业D.采矿业
3.下列工业能为汽车工业提供大量原材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