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增加课堂效率论文 .pdf
文件大小:247.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57千字
文档摘要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增加课堂效率

摘要: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

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

凡有学者,皆成性格。这句话揭示了各学科对人的影响。其中,历

史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让学生以历史来促进今天

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有所了解,以便他们了解国家的

政策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兴趣;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

15-216-01

初中历史是很枯燥的一门学科,它不像语文科这些可以有一些优

美的诗歌可以鉴赏,它有的只是沉重的历史和纯粹的文字。所以要

想提高学生的历史课堂效率,教师必须积极的去寻找历史课上的

“笑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兴趣诱发效率

俗话说: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有灵性的历史教学,应创设有利

于解放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情境。人的创造潜力的激发,要有

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潜能通常指向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种

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学生创造的内驱力,在

以自主自由为核心的外部情境中最易激发。而宽松的教学情境还能

为创造性的激发提供技术支持。爱因斯坦说,学生除了需要鼓励外

主要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创造力就会夭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

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

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

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避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沦

为“旁听者”的现象。同时在所设计课堂中更多的避免“点将”现

象的出现,努力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在互动

中思考,互动中判断,运用自己的智力以及思维去认识,理解事物。

这种自主学习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的成绩来说是上

了个台阶。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

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

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

热情中获得能力。教无定法,教师要学会用不同的教学设备来促进

教学,比如说:教师在平常课堂上应该更加注重使用幻灯片,影视

等素材教学,让历史知识赋予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那么就很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可以起

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还可以

让课堂充满生机。

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讲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

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等,但是,单凭这些文字资料,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外交

事业的巨大发展。笔者引导学生先看课文中的图“五星红旗在联合

国大厦前飘扬”、“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等,通过这几幅图,学生真

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气息。然后再通过幻灯片展

示“乔的微笑”这幅经典图片,让学生继续思考为何乔冠华会露出

如此灿烂的笑容?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之上教师适当的给学生说新

中国初期外交状况思考,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新中国从外交僵局到外

交新局面形成的过程,教学通过简单的图片自然进入更深层次的思

考问题,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启发,兴趣更加浓厚。

二、以史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提高课堂效率

中国的历史很沉重,那时候的中国领土肆意的被西方的一些国家

侵占,国民的生活很困难。初中的学生只需要一些事的激发就可以

让他们满腔热血。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

情,从而提高教学。

例如在上“鸦片战争”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说说旧中国的现状。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经济上,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

治上,官场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激化;思想上,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外交上,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清政府继

续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此时,以英国为

首的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统治

地位。经济上,英法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初

步形成;政治上,19中期西方先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

义政治体系初步形成;思想上,自由主义思想发展(自由竞争、自

由贸易;外交上,通过对外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

市场),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教师说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