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七下
2.3非遗保护公益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非遗保护公益行单元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年级七下
本课主题为“非遗保护公益行”,是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继前两课继续研究中国传
统文化。教材选择本课题,一是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
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
场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光淬炼的匠心传承。
二是因为它的现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许多非遗项目正在逐渐消失。
教材
因此非遗保护势在必行。号召大家一起加入“非遗保护公益行”的队伍,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分析
为中华“非遗”的保护贡献力量。
服务非遗,从了解非遗做起。教材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在线搜索等方式查找身边的非
遗项目,了解它们的现状,并进行非遗大讨论,了解非遗的类别;分析、思考怎样才能更好
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逐步明确可行的服务项目,即初步确定小组的研究课题;进而了解
如何设计社会服务活动方案并完成方案的设计,为后面活动的展开做好前期的准备。
价值体认: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和现状,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体悟其中的民族
智慧,体认优秀传统文化与家乡发展的关系,以祖国繁荣为荣,以民族文化为荣。
学习责任担当:自理自立,主动发挥特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履职尽责,自觉激发文化传承的
目标责任感,为文化保护和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
问题解决:用调查、分类和分析等方法梳理问题,生成实践主题或研究课题。
创意物化:明确可行的服务项目、设计社会服务活动方案。
重点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和现状
难点明确可行的服务项目、设计社会服务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传承,我们观看视频,思热点导入。从国
正在用记录工程,把传承实践记录下来考并回答问家和社会各界对
提问: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为题。非遗保护的重
“非遗保护”做些什么?视,引起学生关
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注。
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
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
“活”的显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光淬炼的匠心传承。保护非
遗,意义重大。
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
许多非遗项目正在逐渐消失。一起加入“非遗保护
公益行”的队伍,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中华“非
遗”的保护贡献力量。
讲授新课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保存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
25日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该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