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3非遗保护公益行 第1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1.32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8.28千字
文档摘要

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七下

2.3非遗保护公益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非遗保护公益行单元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年级七下

本课主题为“非遗保护公益行”,是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继前两课继续研究中国传

统文化。教材选择本课题,一是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

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

场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光淬炼的匠心传承。

二是因为它的现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许多非遗项目正在逐渐消失。

教材

因此非遗保护势在必行。号召大家一起加入“非遗保护公益行”的队伍,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分析

为中华“非遗”的保护贡献力量。

服务非遗,从了解非遗做起。教材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在线搜索等方式查找身边的非

遗项目,了解它们的现状,并进行非遗大讨论,了解非遗的类别;分析、思考怎样才能更好

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逐步明确可行的服务项目,即初步确定小组的研究课题;进而了解

如何设计社会服务活动方案并完成方案的设计,为后面活动的展开做好前期的准备。

价值体认: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和现状,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体悟其中的民族

智慧,体认优秀传统文化与家乡发展的关系,以祖国繁荣为荣,以民族文化为荣。

学习责任担当:自理自立,主动发挥特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履职尽责,自觉激发文化传承的

目标责任感,为文化保护和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

问题解决:用调查、分类和分析等方法梳理问题,生成实践主题或研究课题。

创意物化:明确可行的服务项目、设计社会服务活动方案。

重点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和现状

难点明确可行的服务项目、设计社会服务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传承,我们观看视频,思热点导入。从国

正在用记录工程,把传承实践记录下来考并回答问家和社会各界对

提问: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为题。非遗保护的重

“非遗保护”做些什么?视,引起学生关

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注。

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

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

“活”的显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光淬炼的匠心传承。保护非

遗,意义重大。

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

许多非遗项目正在逐渐消失。一起加入“非遗保护

公益行”的队伍,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中华“非

遗”的保护贡献力量。

讲授新课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保存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

25日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该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