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13纪念白求恩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提升道德修养境界。(重点)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学习对比手法和夹叙夹议的写法,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难点)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学习圈点勾画,厘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的写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地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白求恩
(选自《纪念白求恩》,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师:曾有一个人,叫白求恩,加拿大人,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因病去世,以身殉职,并在临死前写下上面的这段话。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白求恩对自己生命中最后两年的生活的评价是什么?(明确:快乐、有意义、希望能多做贡献)
白求恩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事迹。毛泽东在他逝世后亲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记述了他的事迹,给予他高度的赞扬。白求恩最后两年在中国到底做了哪些事,让他深感自己的人生如此愉快而有意义,并且获得了毛泽东的赞美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白求恩的遗言来解读白求恩对人生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愉快而有意义的?带着疑惑,进入文本,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感受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了解文中人物
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详细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资料助读1:
课件出示:
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转赴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工作。1938年11月,率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
2.默读课文
(1)借助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概括各段的意思。
预设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总结全文,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
3.述说印象
读完全文后,说说你对白求恩的初步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表达)
预设(1)白求恩是一个医术很高超的人。
(2)白求恩是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人。
(3)白求恩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4)白求恩是一个对中国做出许多贡献的人。
…………
三、品析课文,学习白求恩精神
师:作者从白求恩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他崇高的精神,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请大家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并完成两个任务。
(1)用横线勾画出每段话中评价白求恩的关键句。(提示:关键句是总括句、总起句)
(2)用“从__________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精神的人”的句式,理清文章要点。
预设(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2)从白求恩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日,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毫不在乎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生死,一心想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斗争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人。
资料助读2:
课件出示:
国际主义精神就是世界主义精神,是站在整个世界而非仅仅只是站在某个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考虑全人类快乐幸福的思想和世界观。
共产主义精神是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放下国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