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22皇帝的新装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安徒生的优秀童话故事,开阔文化视野,增强对我国优秀童话的热爱。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了解童话的文体知识。
[思维能力]迅速浏览全文,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重点、难点)
[审美创造]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故事中描写人物的语段的精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快速阅读,浏览全文,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一、趣聊“童话”,导入新课
1.趣聊“童话”
师:同学们小时候应该都看过童话故事,下面这几幅图便跟童话有关,你是否还记得这些童话故事的内容呢?
课件出示:
师:这些故事都是安徒生创作的,这位丹麦作家因为他的童话而享誉世界。童话有这样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图片导入能激活学生的记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营造童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对童话体裁的理性归纳,帮助学生补充课文学习所需的知识。
2.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学习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希望同学们学完后不仅能掌握新的阅读方法,还能受到思想启迪。
(板书文题及作者)
3.预学展示
(1)作者简介。(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2)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二、速读课文,抓纲拎要
1.指导速读方法
师:课文围绕“皇帝的新装”展开了一段荒诞离奇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抓纲拎要。阅读时注意思考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
速读方法:寻找关键词句,全神贯注,从头到尾快速阅读课文,不回看,不指读。
思考:(1)课文中依次出现了哪些人物?
(2)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
提示:可在课文中圈点勾画。
[设计意图]用寻找关键词句的方法,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落实课时教学目标。圈点勾画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培养学生专注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梳理情节、复述故事奠定基础。
2.学生快速阅读
提示: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尽量不说话,不干扰学生,给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
3.检测速读效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回答之前的三个问题。
(1)课文中依次出现了哪些人物?
预设皇帝、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随员、骑士、典礼官、内臣、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老百姓、小孩子。
(2)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请分别用以上人物的语言来回答。
预设骗子:“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随员:“美极了!”
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典礼官、内臣:“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老百姓:“真是漂亮!”
小孩子:“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
预设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着穿不存在的衣服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孩子揭穿谎言。
三、研读思考,梳理情节
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阅读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围绕“骗”字,把这些人物分成三类,你会怎么分?
(2)梳理情节,用“骗子行骗”开头,依次理清情节。
预设
(1)①行骗的人:两个骗子;②说谎话的人:皇帝、各级官员、百姓;③说真话的人:小孩子。
(2)骗子行骗——群臣被骗——皇帝被骗——百姓被骗——小孩揭骗
师小结:我们发现,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课文写了一场骗局。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骗”字切入,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既能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又训练了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四、口头表达,复述故事
1.交代活动任务、活动方式
师:我们已经梳理概括了具体的故事情节,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把整个故事复述一遍。复述的方式有很多种: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复述;或改变叙述视角,以皇帝、老大臣、骗子等角色的口吻,进行复述;或改变叙述顺序,用倒叙的手法复述;等等。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故事
3.各组推选代表全班展示,集体点评
[设计意图]在概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复述故事,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巩固训练,布置作业
大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将阅读感受批注在课文旁。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展开联想和想象,品读故事中关于人物描写的精彩语段,品析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美读“精要”,品赏人物
1.分析皇帝的形象
师:上节课,我们阅读了《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