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有效策略.docx
文件大小:39.8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3.18千字
文档摘要

初中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有效策略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水电二局学校广东广州511348)

初中生物学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上的困难,已经成为教学中一个亟待突破的难题。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学知识时,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和零散记忆的层次水平。这种学习现状必然会导致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割裂成一个个孤岛状的知识点,既无法将各个相关生物学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知识面和知识体系,从而得到系统的透彻的理解;也无法将各个知识点融为一体,真正领会生物学知识的内涵。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试图从初中生物学教学实例中归结出初中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有效策略。

“溯本求源,融会贯通”策略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生命现象追寻出生命活动的本质,从而促进融会贯通生物学知识。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往往会把动物学与植物学之间的同一项知识点绝然分开,他们只是看到动物与植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不同形式,而没有把握两者之间在生命活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例如,从本质上而言,哺乳动物的受精与被子植物的受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过程。从功能上而言,被子植物的花粉萌发花粉管穿过花柱的过程,就像是哺乳动物的阴茎勃起及交配过程;被子植物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精子的过程,就像是哺乳动物交配中的射精过程。上述过程的生理功能实质上都是将精子输送至卵细胞的附近,有利于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在上述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受精的本质特征出发,启发学生采用倒推的思维方式,思考和探索下列问题:受精的本质是什么?在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中,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融合的?精子是怎样前往这个地方与卵细胞相遇的?精子和卵细胞又是在哪里产生的,是怎么产生的?以上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真正领会受精这一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将动物学与植物学之间的相关知识融合为一体。

“串‘零’为‘整’,融会贯通”策略就是教师启发学生发现和运用某条主线,将一些看似零散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知识面或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的融会贯通策略。例如,教师可以用生物进化规律这一主线,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生物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知识。近年来,在“动物的主要类群”章节的区级公开课上,笔者留意到有几位授课教师都有让学生朗读教科书这一环节。无容置疑,读读背背对提高初中生物学考试成绩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教学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教师顶多只是让学生知其然,而无法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动物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从生物进化规律的角度以及从生物适应环境的层面,将这一板块的生物学知识贯穿起来理解,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对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脊椎动物五纲的生活环境、体表覆盖物、呼吸器官、心脏结构、体温、受精方式和生殖发育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列表比较,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脊椎动物五纲的生活环境,归纳出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规律;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脊椎动物五纲的心脏结构,归纳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胎生哺乳比卵生的优势所在,以及鸟类比其他卵生动物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原因,归纳出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规律。然后,教师再点拨学生要以上述的生物进化规律将脊椎动物各个类群的主要特征贯穿起来理解记忆,建构起相对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找规律,通一片”的教学效果。同理,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融会贯通策略,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视角和更深的层次掌握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以及植物四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再如,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人体七大系统(除运动系统外)的组成及其功能。在这一册书的总复习中,教师也可以用呼吸作用作为融会贯通生物学知识的主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呼吸作用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去向哪里?释放的能量去哪里了?并引导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上述的生物学知识关系表达出来。教师利用这一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生物学知识贯穿起来、融为一体。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这一科学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揭示出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其规律性、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就是求同比异的融会贯通策略。例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终点、血液变化、功能和联系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表1)。

表1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比较

通过列表比较,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发现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几点异同及联系:①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虽然都不相同,但是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