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月色:月光。点明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请同学静下心来欣赏!;幽僻蓊蓊郁郁(wěng)煤屑(xiè)
弥望袅娜(niǎonuó)渺茫
脉脉(mò)倩影(qiàn)媛女(yuàn)
鹢首(yì)敛裾(jū)嬉游;问题: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写了哪些内容?;;1、第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问题探究:;(2)如何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的作用?;;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的四面;第4、5自然段极少见到直抒胸臆的语句,为何能感受到作者的“淡淡的喜悦”?;;1、为什么想起了“江南采莲”?;2、当作者返回家中,他的心境如何?“不宁静”最终得到解脱了吗?;艺术表现手法:;2、叠词的使用;3、写景的特点;家;文章小结:;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