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感官赏荷画迁移创写慧观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瓣、蓬”等6个生字,会写“瓣、蓬”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准儿化音、轻声词,积累“莲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通过抓关键词语、多感官想象画面等方法品读第2自然描写荷花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忆荷之诗,导入“荷花”
1.忆荷之诗,说诗中画出示关于荷花的诗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学生朗读,并分享。
这句诗仿佛让我看见?。
2.顺势总结,导入课题
师总结:荷花是夏的使者,诗人们都赞美它,当代文学家叶圣陶爷爷也喜欢荷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借荷之图,走近“荷花”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荷之图,趣识字词
(1)借助插图,指导读音。
①出示荷花插图,指花朵形状说词语,相机范读指导儿化音:花瓣儿、花骨朵儿。强调读儿化音,读到“瓣”“朵”,立马舌头一卷。拓展读“展开的花瓣儿”“饱胀的花骨朵儿”。
②出示荷花插图,指莲蓬读词语,相机指导轻声词:莲蓬。拓展读“嫩黄的莲蓬”。
③出示课文另一个轻声词:衣裳。检测读好轻声词。拓展读“雪白的衣裳”。
(2)游戏识字,检测字音。
①出示三组词语,开火车读词语,读正确后词语消失,出示一片荷叶图。
第一组:花瓣莲蓬饱胀破裂
第二组:姿势随风飘动翩翩起舞
第三组:仿佛停止
②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重点检测读准多音字“挨”(āi)的读音。
(3)指导书写“瓣”。
记字要诀:两人辛苦去种瓜,花瓣掉落结大瓜。书写提醒:第一个“辛”字最后一笔变撇。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些内容?(出示)
荷花的()—荷花的()—荷花的()—()荷花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预设:荷花的清香—荷花的样子—荷花的姿势—变成荷花。
提升总结:闻花香—看形色—展想象。板书:闻、看、想。
三、品荷之画,赏读“荷花”
1.学法,赏花香之“活”
过渡:在作者的眼中,这一大池子的荷花就是一大幅——
预设:活的画。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体会到这一池子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的语句,并说一说:哪个词语让我仿佛闻到了/感受到了。
出示第1自然段,生齐读。
预设1:“清香”这个词让我仿佛闻到一股好闻的味道。
预设2:“一阵”这个词让我仿佛闻到浓浓的花香。
顺势指导朗读,正是由于荷花香味很浓、很香,因此——(引读: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质疑:“赶紧”“跑”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预设:急切。
是啊,作者那么急切,是因为他——(有感情朗读: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总结:抓关键词让我们感受到这一池荷花的活力。
2.用法,赏花美之“活”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体会到这一池子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的语句,并说一说:哪个词语让我仿佛看到了?。
句子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预设1:“挨挨挤挤”让我仿佛看到了荷叶很多。
出示商场、广场等人多的生活场景,用“挨挨挤挤”说话。
预设2:“碧绿的大圆盘”不仅让我仿佛看到了荷叶的颜色,而且让我知道了荷叶圆圆的。
总结:作者认真观察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用比喻的手法把荷叶写活了。
句子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出示: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露出来。
对比品读,联系上文的“挨挨挤挤”,现场动作示范,体会“冒”字更能体现荷花的生命力。
句子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富有活力。
出示荷花插图,出示句式“有的……有的……有的……”,积累背诵。
四、展荷之画,诵读“荷花”
1.巧搭支架,诵花美之活
(1)引读梳理,有序读花美。
师引读梳理:这真是一幅活的画,瞧,荷叶多么茂盛——(生读句子1)看,荷花——(生读句子2)细看,荷花千姿百态——(生读句子3)
(2)借助插图,有序背花美。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按照荷叶、荷花、姿态的顺序背诵。
2.总结延伸,记花美之活
师总结:这一大池荷花真是一幅活的画,让人陶醉不已,浮想联翩,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活的画”。
板书设计:
3.荷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