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当今时代,有的人在学术上深造,为国家科技攻关,掌握大国重器,成为国之柱石;有的人在岗位上踏实工作,做出平凡的贡献,做不了国之柱石,就做好国之基石。只要人尽其才,国之基石也有的是机会升腾为国之柱石。
成为“国之柱石”或者“国之基石”,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标题:
柱石立而山河固,基石稳则大业兴
擎天自有柱石在,筑底当怀基石心
柱石擎宇担风雨,基石蓄势铸辉煌
做柱石敢挑千钧担,为基石甘承万仞功
柱石耀处星辰近,基石沉时底气足
以柱石之姿攀高峰,以基石之态筑根基
柱石立而山河固,基石稳则大业兴
《诗经》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一座宏伟建筑的落成,既需要顶天立地的梁柱支撑,也离不开坚实厚重的基石奠基。国家的发展亦是如此,“国之柱石”以卓越的智慧与担当攻克难关,引领时代航向;“国之基石”用踏实的坚守与奉献筑牢根基,保障社会运转。柱石与基石相辅相成,共同托举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让山河稳固,大业兴旺。
柱石擎天,以卓越之姿引领时代发展。“国之柱石”往往在关键领域勇挑重担,以创新突破推动国家前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面对探月工程的重重技术难题,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攻克了月面采样、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世界级难题。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他始终站在科研一线,如同一根坚实的柱石,撑起中国探月工程的脊梁。正如李白所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吴伟仁及其团队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让中国探月工程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同样,在量子通信领域,潘建伟院士带领团队深耕多年,成功构建出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信息安全筑牢“量子盾牌”。这些“国之柱石”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无畏的探索精神,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
基石筑底,以平凡坚守夯实发展根基。“国之基石”虽看似平凡,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为国家发展提供最坚实的支撑。在川藏铁路建设现场,无数普通建设者如基石般默默奉献。他们在高寒缺氧、地质复杂的恶劣环境中,开山凿隧、架桥铺路。“95后”钢筋工刘晓,每天要捆扎上千斤钢筋,双手布满老茧却从不喊累;测量员张伟,背着沉重的仪器翻山越岭,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正是这些平凡建设者的坚守,让川藏铁路这一“天路”从蓝图走向现实。正如古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基层教育领域,乡村教师张桂梅扎根大山,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帮助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她用柔弱的肩膀,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筑起坚实的基石。这些“国之基石”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以点滴努力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
柱石基石携手,凝聚合力共谱复兴华章。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柱石与基石的协同发力。在“中国天眼”FAST建设过程中,南仁东作为总工程师,如柱石般引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确定工程方向;而数百名科研人员、工人则如基石,在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等环节精益求精。正是柱石与基石的紧密配合,才让FAST成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钟南山、李兰娟等医学专家如柱石,凭借专业知识研判疫情、制定方案;无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则如基石,坚守在防疫一线,守护人民健康。二者相互协作,共同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正如《周易》所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柱石与基石各司其职、携手共进,方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推动国家在复兴征程上行稳致远。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国家的发展,既需要“国之柱石”擎天而立,引领创新;也离不开“国之基石”沉稳托底,默默奉献。让我们以柱石的担当、基石的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让山河永固,大业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