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情感共鸣,欣赏之旅的初章.docx
文件大小:14.9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89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情感共鸣,欣赏之旅的初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以为,欣赏就是我们和观赏对象之间取得共振。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这篇作文题目探讨的是“欣赏”的本质问题。材料给出了一个观点:欣赏就是我们和观赏对象之间取得共振。这个说法很形象,但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

首先,“共振”这个比喻很生动。物理学中,共振是指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同时产生的强烈反应。用在欣赏上,可以理解为当我们的内心频率与作品频率一致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听到一首歌突然泪流满面,看到一幅画久久驻足,这都是“共振”的表现。

但欣赏是否仅限于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其实不然。欣赏可以有很多层次:有时是理性的分析,有时是感性的触动,有时甚至是批判性的思考。比如我们欣赏一部深刻的小说,可能最初并不完全理解,但通过思考获得了新的认知,这也是一种欣赏。

再者,欣赏也不总是被动的接受。主动的探索、质疑、甚至反对,都可能成为欣赏的一部分。比如欣赏现代艺术时,我们可能先感到困惑,然后通过了解创作背景才真正懂得欣赏。

最重要的是,欣赏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阅历增长,我们对同一作品的欣赏角度和深度都会变化。年轻时喜欢的流行歌曲,中年时再听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共振说”抓住了欣赏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还不是全部。真正的欣赏应该是多元的、动态的、既有共鸣也有思考的复杂过程。

写作时,开头可以从生活现象切入,比如不同人对同一幅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欣赏是否等于共振”的核心问题。通过设问表明观点:共振只是欣赏的一种表现,真正的欣赏是多元立体的对话过程。中间部分可分三层展开:先分析“共振说”的合理性——情感共鸣确实能带来强烈的审美体验;再指出其局限性,强调欣赏包含理性认知(如了解创作背景)和个性解读(如叛逆式欣赏);最后用艺术史案例(如梵高画作生前无人问津)论证欣赏标准的历史流动性,说明共振受时代文化制约。结尾强调培养开放包容的欣赏态度,既能投入情感共鸣,也能保持理性距离,才是更成熟的审美能力。

立意:

1.欣赏不仅是感情共鸣,也有理性的启迪。

2.情感共鸣只是欣赏的起点。

3.保持距离也是一种欣赏智慧。

【佳作赏析】:共鸣之音,心灵之窗

在无声的世界里,有一种奇妙的声音,它不是耳畔的喧嚣,也不是指尖的颤动,它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一次次对话,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共振。有人以为,欣赏就是我们和观赏对象之间取得共振。我深以为然,因为这共振,如同心灵的窗户,打开了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

当我静下心来,凝视一幅画作,每一笔每一划都在我的心中泛起涟漪。那些色彩,那些线条,不仅仅是颜料和线条的组合,它们是情感的载体,是艺术家灵魂的呐喊。在这样的时刻,我感受到了与画作的共鸣,仿佛我也能体会到画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

音乐,同样是心灵的共鸣。当旋律在耳边流淌,每一个音符都像是情感的使者,它们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在音符的世界里找到共鸣。有时候,一首歌可以让我沉浸其中,仿佛我就是歌词中的主人公,在经历着同样的情感波动。

阅读,更是心灵的共振。在文字的世界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入读者的心田。那些深刻的句子,那些细腻的情感,都让我在共鸣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体悟。

然而,共鸣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触摸。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作品,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欣赏,而是说明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挖掘,更需要一颗愿意共鸣的心。

欣赏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发现的过程。在与观赏对象的共鸣中,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这种共鸣,让我们不再孤立,让我们能够与这个世界建立起深厚的联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声音所包围,但真正的欣赏,是心灵的宁静。它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方净土,让我们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明。

每当我走进博物馆,面对那些古老的文物,我总是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敬意。那些沉默的器物,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承载了文明的传承。在它们的面前,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时间的沉淀。这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共鸣,是一种心灵的交融。

共鸣之音,是心灵的对话,是情感的交流。它让我们在欣赏中成长,让我们在共鸣中找到自己。让我们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让共鸣之音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的旋律。

【佳作赏析】:情感共鸣,欣赏之旅的初章

在万象丛生的世界中,我们与万物相遇,或是一瞬的缘分,或是长久的相依。有人认为,欣赏即是心灵与观赏对象间的和谐共鸣。这观点犹如一缕清风,轻拂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使我对欣赏的真谛有了更深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