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历史文化25-1班 第9讲 百家争鸣(下) 主讲王小木25.5.29.pdf
文件大小:5.29 MB
总页数:31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7.81千字
文档摘要

石家庄市老年大学世纪校区

中国历史文化25-1班

第9讲百家争鸣(下)

——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

主讲:王小木

2025.5.29

一、基本信息

l姓名:孟轲(字子舆)

l时代: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72

年—前289年)

l籍贯:鲁国邹邑(今山东邹城)

l学派:儒家,亚圣(孔子之后儒

家代表人物)

二、孟子生平经历

(一)早年成长(约前372年—前340年)

l出身没落贵族,父亲早逝,由母亲抚育成人。

l孟母重视早期教育(孟母三迁):

为择良邻,三次迁居(墓地旁→市集旁→学宫

旁)。

l幼年受母亲启蒙,后师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系统学习儒家经典。

二、孟子生平经历

(二)游历诸侯推仁政(约前335年—前312年)

l1、效仿孔子:中年效法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王道”思想。

l2、主要活动:

l齐国:任稷下学宫祭酒,与齐宣王论道,主张“民贵君轻”。

l滕国:向滕文公推行“井田制”,实践仁政理想。

l魏国:与梁惠王对话,提出“五十步笑百步”讽喻,强调以民为本。

l3、思想核心:

l性善论:“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l仁政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

二、孟子生平经历

(三)晚年归邹,著书立说

(约前312年—前289年)

退隐讲学:晚年教育贡献:提出

返乡,与弟子万“得天下英才而

章、公孙丑等整教育之”为人生

理经典,著《孟乐事,强调“师

子》七篇。道尊严”。

三、历史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发展:文化贡献:国际影响:

继承孔子“仁”的思《孟子》一书成为“四朝鲜、越南、日本等

想,提出“仁政”“王书”之一,自宋代被列东亚国家长期将《孟子》

道”,构建儒家政治哲

为科举考试核心教材。列为经典必读书目。

学体系。

主张“性善论”,与孟子被后世尊为“亚

荀子“性恶论”形成对圣”,与孔子并称“孔

比,深化儒家人性论。孟”。

四、孟子经典名句

l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l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l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l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l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l生,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