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张衡〔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宏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进展作出了不行磨灭的奉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生疏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郦道元〔466或472—527年〕,字善长,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原德国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芬〔1833-1905〕称郦道元《水经注》是“世界地理学的先导”。郦道元一生好学不倦,从政之暇,著述不止,著成《水经注》40卷的地理巨著。书中记述了全国1252条河流及其流经区域的地理状况、建制沿革、历史大事及民间传奇,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供给了丰富的争论资料。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美丽的山水散文集合。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
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进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师承卫夫人、钟繇。王羲之的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章法奇异,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著有《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序中记叙兰亭四周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快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构造、笔法都很完善,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自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地。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中国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潇洒,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长从民歌、神话中吸取养分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颜色,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出色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乐观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气。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富强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抵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抱负的乐观精神。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散文家和书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在文学上,苏轼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苏轼的诗歌创作内容宽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颜色。其词创作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词风。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
《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别名紫阳。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程灏、程颐以
来弘扬儒学的出色大师。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
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
“理
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
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争论。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