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跨百代,光焰万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多文本品读与梳理,体会李白诗歌中神奇的夸张、浪漫的想象、超凡的境界,进一步感受“诗仙”的魅力。
2.品读李白的《夜宿山寺》,体会其神奇的夸张、浪漫的想象,感受其狂放不羁、超越时空的“诗仙”魅力。
3.品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在了解其坎坷经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天人合一的超凡境界,感受其物我两忘的“诗仙”魅力。
4.研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进一步体会其作为“诗仙”的文学魅力,并对其魅力产生敬意和向往。
教学时间:60分钟。
适用年级:五年级。
教学过程:
一、起:调查入手,聚焦诗仙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近“诗仙”李白。课前我在班级里做了一次调查,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请一个同学读一读通过AI人工智能大模型查到的关于李白的10个关键词。
生:(读)饮酒、游玩、诗仙、浪漫、友情、剑术、豪放、音乐、山水、天才。
师:根据同学们提供的调查结果,老师制作了一张词云图。我们发现这些关键词大小各异,选择的人数越多,字号就会越大。那在咱们班同学的心目中,李白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
生:诗仙。
师:第二印象是——
生:浪漫。
师:第三印象是——
生:饮酒。
师:最深刻的印象便是——
生:诗仙。
师: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诗人。但是,被称为“诗仙”的也只有一人,他就是——
生:(齐)李白。
师:在全世界风格鲜明、个性独特的诗人也有许许多多。但是,被称为“诗仙”的还是只有一人,他就是——
生:(齐)李白。
师:为什么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呢?为什么“诗仙”这个称号只有李白才担得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个有趣的问题。
二、承:着眼魅力,感受诗仙
师:“诗仙”一定跟“诗”有关,所以,一定要研究李白写的——
生:(齐)诗。
师:“诗仙”不仅跟“诗”有关,也一定跟“仙”有关,还要研究李白的诗“仙”在哪里。你觉得一首什么样的诗歌,称得上是很“仙”的呢?
生1:我觉得有宏大意境的诗歌是有仙气的。
师: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宏大”吗?
生1:我的理解就是很阔大的意境。
生2:我觉得李白游玩的时候,能发现特别美丽的景色,并且是别人没有发现的景色,李白用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诗是很“仙”的。
生3:我觉得是可以将人带入一个情境中,让人能一边读一边想象到画面的诗,是很“仙”的。
1.品读《夜宿山寺》,感受夸张与想象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对充满“仙气”的诗歌都有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和猜想,一起走进李白的第一首诗《夜宿山寺》。(出示《夜宿山寺》)
(生齐读)
师:在这首诗中,李白写了一座很高的楼,有多高呢?
生:百尺高。
师:“百尺”在古人眼中已经是很高了,在李白心中这座楼远不止百尺高。瞧,他说这楼很高,高到一伸手就可以——
生:摘到天上的星星。
师:这有可能吗?
生: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可能。
师:是的,但是诗人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通过无限放大,让它在作品中变成一种可能,这是一种修辞手法,你们知道吗?
生:夸张。
师:是的,接着读,你会发现夸张的还在后头。李白说,这座楼非常高,高到人站在上面都不敢大声说话,为什么?
生:因为他怕吓到天上的人。
师:天上的人是什么人?
生:神仙。
师:这有可能吗?
生:没可能。
师:是的,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种修辞手法——
生:夸张。
师:是的,不过在这首诗中夸张的程度各不相同。如果说“危楼高百尺”是普通夸张,那么“手可摘星辰”以及“恐惊天上人”这两处夸张就显得不那么普通了。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夸张,你会想到哪个词?
生1:有点像在吹牛,夸张到了一种极致。
师:看来这是一种极致的夸张。这种夸张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1:特别震撼,是一种非常舒适的阅读体验。
生2:简直难以置信。
师:作品中这种难以置信的夸张手法,让你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有什么样的体验?
生2:我觉得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就是李白,自己也可以摘到星星。
生3:我觉得这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夸张,给
我的感受就是很奇幻。
师:看来李白的这种夸张是极致的、难以置信的、奇幻的,它简直太神奇了!让我们从诗外似乎走入了诗内。(板书:神奇的夸张)那么李白究竟是如何进行神奇的夸张的呢?首先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样一夸张,仿佛让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一座很高的山,这座楼就建在这座山上,在楼顶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手轻轻一抬,似乎就可以碰到天上的星星,手轻轻一伸,就可以拿到天上的月亮。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夜晚。这幅画面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李白想象出来的呢?
生:是李白想象出来的。
师:再看后面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
人。”这样的夸张,我们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仿佛我置身于高楼之上,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