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捕捉散文的“身”和“心”.docx
文件大小:22.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4.81千字
文档摘要

捕捉散文的“身”和“心”

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全国名校联盟”秘书长。小学语文“十大青年名师”评委。

我们普通人写文章大多是散文,这大概是因为散文容易上手的缘故吧。一事一物一地一景,一个瞬间,一点触动,些许感悟都可以入文。然而,要想真正读懂散文,要想教好散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是大家对散文的认识和理解,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当我们说起文学体裁,一般都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类。这其中,小说无疑稳坐第一把交椅。一个作家,有没有小说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往往是评价他最重要的标准。王朔说过:“作家这个称呼,我一直认为必须写小说才配这么自称。”如果一个作家主要写散文,似乎总是缺了点什么。所以,散文家余秋雨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一篇小说——《冰河》来证明自己。

然而在古代,两者的地位恰恰是相反的。比如韩愈等唐宋八大家,全是靠一篇篇散文写出来的。在古代,写散文和诗歌才是正途,写小说和戏剧的并不入流。所以,我们无从知道《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就连四大名著最早也是匿名发表,至今作者还有争议。

五四运动以后提倡白话文运动,就有了四大文体之说。慢慢地,小说占据上风,散文跌下神坛。写散文的似乎要矮人一截,连朱自清也说:“它(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分。”这真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学,不同的看法”,令人唏嘘。好在今时今日,散文能最直接最便捷地记录每个人的生活和情绪,它便逐渐重回大家的视野(群众需要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由不得某些专家说了算),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少分量。对比古今我们还发现——古代的散文更注重“文以载道”,它的核心是“道”。而现代散文,更注重的是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和人生经验,进而展现作者的个性心灵。也就是说,现代散文多是个性化的,个性化的情绪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读散文,既要抓住散文的“身”——个性语言,也要抓住散文的“魂”——个性情绪。这就算牵住了散文的“牛鼻子”。

琦君的《桂花雨》里到处弥漫着乡愁的气息。

上课之初,我就和学生交流:“离开故乡几十年来,桂花一直都在作者心头萦绕。她的情绪散落在这篇课文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之间……那么,想到故乡,想到桂花,作者都会勾起哪些回忆?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出示)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故乡,每每想到桂花,我仿佛?——。

学生的思绪一下被打开,他们把散落的课文内容串成了珍珠——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故乡,每每想到桂花,我仿佛看到桂花的样子——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故乡,每每想到桂花,我仿佛闻到桂花的香味——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故乡,每每想到桂花,我仿佛看到父亲在教我认花——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故乡,每每想到桂花,我仿佛看到母亲的念叨和担心——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故乡,每每想到桂花,我仿佛看到我缠着母亲摇花的样子——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故乡,每每想到桂花,我仿佛回到童年摇花的情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故乡,每每想到桂花,我仿佛又想起桂花糕的味道——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几十年来,每每想到故乡,每每想到桂花,我仿佛又听到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至此,学生的发言几乎涵盖了全部文字,他们在阅读中“化零为整”,从“形散”到“神聚”,借助文本触摸了一把散文的脉络。在欣赏了“摇花乐”的重点片段之后,我又启发他们情境想象,换位体验:续写《游子梦回——又见桂花》——

几十年的漂泊岁月,思乡的人如何熬过?每一个夜晚,她如何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