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19-2021北京重点区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人民解放战争.docx
文件大小:544.1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86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NUMPAGES1

2019-2021北京重点区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

人民解放战争

一、单选题

1.(2019·北京西城·高一期末)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道出了普通民众向往和平的心愿。毛泽东重庆之行的目的是

A.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B.践行全面抗战的路线

C.商讨国内的和平问题

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2.(2020·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下图中战役的胜利对中共的战略意义是

A.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摧毁国民党军事主力 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3.(2020·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如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

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

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

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

4.(2020·北京朝阳·高一期末)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延安调停期间,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这表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广大民众的支持

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D.土地革命的开展

5.(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不断进行探索。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会址,按照会议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7.(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邓小平在某次军事行动前强调:“跃进大别山,解放中原,这是中央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就是以中原为阵地,再来一个跃进,打过长江,解放全国。”“中央的第一步棋”的重要意义在于

A.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真面目 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8.(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纪念章表达了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缅怀,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下列纪念章,按照所纪念事件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9.(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如图是解放战争中的某一战役形势图①所示城市获得了和平解放。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署了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双十协定》

C.《国内和平协定》D.《共同纲领》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依据材料中“1945年8月29日”、“《毛泽东先生来了!》道出了普通民众向往和平的心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重庆谈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谈判,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国共第二次合作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全面抗战的路线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实行的抗战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国民党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是在1946年6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战役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故C正确;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故A错误;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故B错误;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是在1947年2月,故D错误。

3.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主题的宣传单,主要针对的是国民政府为维持内战,滥发纸币,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在1945年取得胜利,A选项错误;迫害民主人士、官僚资本的掠夺与《向炮口要饭吃》等不符,BD两项错误。

4.B

【详解】

据材料“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可知,材料反映了人民力量的伟大“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及“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思想的指导”,A错误;“国民政府的腐败”与“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有关,但不符合材料“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