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王戎不取道旁李.docx
文件大小:24.6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3.16千字
文档摘要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等生字。

2.能通过自读、范读、师生合作读多种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

4.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季\的原因,能分析出王戎善于观察、思考、推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环节中,教师询问学生对自己的印象,学生反馈教师“幽默、高大\时,教师以自嘲“脚一米七\调节气氛,顺势引出“识人重在观察言行\的主题,为后续文言文学习中的言行分析埋下伏笔。

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这个单元让我们通过人物的言行走近一位位历史俊杰的故事,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一一历史大讲堂,等我来开讲。本单元我们还会学习多个本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生活中,有很多“多子折枝\的诱人现象,很多人都会像文中的“诸小儿”一样“竞走取之”,当你发现这样的现象时,如何通过这个故事引导他们走出思想的盲区,走向智慧的思考呢?现在请你把王戎的故事讲给他听,齐读课题。

1.指导书写“戎\字,特别注意书写的正确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本子上认真写两个字。

2.说说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做了什么事,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3.明确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不断地读。争取读通,读懂,读透。

任务一读通古文,读出韵味

一读: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

试读好停顿。

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3.纠正错音,小老师领读,巩固生字读音。

二读:读出节奏。

1.突破难点:大部分学生在初读时,受现代汉语词语“看到\的影响,容易误读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让学生进行辨析,引出文言文句子的停顿是根据意思来进行的,顺势出示节奏符号,学生继续自主练习,读好停顿。

2.指名学生分句朗读,检查学习效果。

3.个别学生停顿时过于机械呆板,读句子像蹦词,让学生谈感受,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才能做到既读好停顿,又读出韵味。

三读:读出味道。

1.学生自主思考,建言献策,引出“声断气连”的读书方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主练习。

2.指名多个学生试读,师生合作读,读好“声断气连”,读出文言文独有的韵味。

3.激发学生挑战欲,去掉标点符号,出示横版和竖版的文言文,学生自主断句,个人读,齐读,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古文的停顿和韵味。

4.师生合作问答歌诀读(见下表)。运用著名特级教师陈琴老师独创的歌诀乐读法,以语法和理解为依据,以普通话朗读为蓝本,辅以歌谣的感觉,把汉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实现全文背诵。

5.镂空提示,尝试背诵。

6.配乐全文背诵。

任务二读懂古文,读出画面

1.小组合作,要求:自己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词句的意思,然后同桌互相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文大意。2.学生分享,教师相机指导。3.重点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诸小儿、竞走、多子折枝、不同位置上的“之”。4.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义丰,寥寥几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丰富的场景。想象“多子折枝\和“竞走取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分享)(1)多子折枝:我仿佛看到李子又红又大,挨挨挤挤地挂在树枝上;李子又大又饱满,看上去汁水特别多,让人忍不住流口水;李子看起来都成熟了,色泽鲜艳,一定特别甘甜;…(2)竞走取之:孩子们一窝蜂地跑到李子树下抢李子;有的小朋友大喊“谁也别跟我抢,我要那个最大的季子”;有的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二话不说立马爬起来去抢李子;有的小朋友爬到树上摘最大的李子,不会爬树的小朋友拿起旁边的竹竿用力扑打…

任务三读透古文,呈现思维

1.此时,王戎的反应与诸儿形成了对比,想象

画面朗读\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读出对比。2.此时有人却说“诸儿未动,唯戎在动”,你觉

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说明你的依据。学生认真思考,得出答案:这句话有道理,只

有王戎动了脑筋,其他小朋友都没有动脑筋。3.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季”,指名读。

王戎为什么会断定“此必苦季”?如果你是王戎,你

当时是怎么想的?同桌互说。4.学生代表分享王戎的思维过程。

5.全班一起还原王戎的思维过程,完成推理图:

6.联系“王戎七岁”,你觉得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结合王戎具体表现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

7.正是因为王戎善观察、善思考、善推理,所以人问之,他才会

信心十足地答日胸有成竹地答日淡定从容地答日全班接读,再次感受王戎聪慧的人物形象。

8.拓展说话:王戎的表现,引得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三一班的诸生赞日:“戎,真乃也!”

任务四组织语言,讲好故事

面对生活中“竞走取之”的现象,如何通过这个故事引导他们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