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笔之简史
笔的祖先应当是被中国文人誉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数千年来,毛笔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矫若游龙、飘若惊鸿”的书法珍品。也许是由于欧洲文字的曲线较多,不大适合用柔软的中国毛笔书写,因此,毛笔并末像其他的中国古代发明那样传入西方。欧洲人有自己独特的书写工具——鹅毛笔。鹅毛笔由古代的埃及人发明。它的历史也相当悠久绵长。使用鹅毛笔,用力大些就可以把字的笔划写得粗些,轻轻用力就可以写得细些。鹅毛笔既能蘸墨水,又能较长时间连续书写。不过,一旦用久了,笔尖会被磨秃,不便于长期使用。
1829年,英国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制出钢笔尖。它经过特殊加工,圆滑而有弹性,书写起来相当流畅,深受人们的欢迎。然而,这种笔必须蘸墨水书写,十分麻烦。英国人布拉马用银制成笔杆,然后在笔杆里装进墨水,使其从笔尖流出,似乎可以顺畅书写。可是,缺乏控制的墨水总是不听使唤,容易将纸面弄得一塌糊涂。布拉马又在笔杆里加上一个装墨水的囊,又有人在笔尖上装一根细细的金属针,以控制墨水的通道,然而,漏水问题仍然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据说有一次,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华特曼,好不容易才在与几位同行的竞争当中,谈妥了一笔大生意。签订合同时,华特曼给客户递上一支精美的自来水笔,请他签名。谁料正当客户提笔欲签时,笔尖滴下一大滩墨水,将好好的一份合同弄脏了。正当华特曼急急忙忙地转身去再取一份新的合同时,身边的竞争对手却乘虚而入,同顾客签下合同,夺走了这笔数额相当可观的生意。这事给华特曼很大的刺激,懊丧之余,立志要设计出能够自如控制出水的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笔。
历经4年的艰辛努力,华特曼在总结前人失败经验的基础上,终于在1884年发明了比较实用的自来水笔,即今天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钢笔。
1888年,继华特曼发明自来水笔4年后,美国的劳比提出一种全新概念的笔,它不同于自来水笔,而是在笔尖上装上一个圆球,书写时,随着圆球的滚动,把墨水留在纸上,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圆珠笔”。令人遗憾的是,劳比的尝试失败了,一方面因为圆珠滚动不灵,写不出字;另方面,通过圆珠流出的墨水无法控制,会大量漏水。这项发明被耽搁了下来。|
半个多世纪后的1943年,匈牙利某印刷厂名叫拉兹罗·约瑟夫·比克的校对员,发现机器上刚印好的清样含水分多,用自来水笔改正,会发生浸润模糊的现象。为此,他经常琢磨用何种办法进行改进。
一次,比克找来一根圆管,装上油质颜料,把笔尖改成钢珠,于是,世界上第一枝圆珠笔诞生了。后来,比克将这项发明提供给英国皇家空军。不久,英国的一家飞机制造厂就推出了首批商业化的圆珠笔。
当时,美国有位名叫雷诺的商人看到这种圆珠笔,就像嗅觉灵敏的猎犬发现猎物一样,以商人特有的敏感,认定这是前程无量的新产品。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原子弹在美国制造成功!为了耸人听闻、招徕顾客,雷诺别出心裁地将他生产销售的圆珠笔称作“原子笔”。雷诺声称,他的原子笔可以在水下写字,可以在寒冷的北极使用,可以长期书写,而且方便携带。
如果说毛笔和鹅毛笔凝集着灿烂的古代文明,那么自来水笔的问世便带有近代文明的色彩,而原子时代出现的圆珠笔则是现代文明的成果。
笔的来源
????砚和笔,墨的诞生好比是孪生兄弟,几乎是同时出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它们发端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成形于商周,成长发展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明清为其鼎盛时期,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正渐渐地成为实用而精美的艺术品,在各个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特色,并产生了一些光耀古今的代表人物及艺术作品。
我国古代的笔就是毛笔,它究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什么时候,目前还没有比较确切的定论。不过在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彩绘陶器,上面所绘的图案,清晰流畅,粗细得宜,色彩和水份饱和,这不是用一般竹木削成的笔所能表现出来的,而必须用蓄水多,柔软而有弹性的裹束起来的毛才能做到的。毛笔的雏形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至殷商时期,在河南安阳发掘出来的陶器中,有用笔书写的痕迹。1932年发掘出一片写有祀字的陶片,笔锋清晰。1936年又出土了一件用朱笔书写的陶器和一些先写(亦用朱笔)后刻的卜辞甲骨片。这说明,我国的毛笔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商代已开始运用于绘画和书写了。
古代制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人们最初曾经利用过各种禽兽,牲畜的毛来制笔,如鸡毛,鹅毛,雉毛,羊毛,鹿毛,猪毛,豹毛,虎毛,甚至还有用人的须和胎发的。但长期的实践告诉人们,兔毛才是制笔的最好原料,尤以秋冬的山兔毛为佳,因其质坚和健,春夏的兔毛则不堪用。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毛笔,当是湖南,河南出土的战国时期毛笔。笔管竹制,髹以漆汁,用麻丝把兔箭毛包裹在竹轩的外周,形成笔头,笔锋坚而挺。1954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一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