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初中语文必考名著重要问答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30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8.06千字
文档摘要

《朝花夕拾》

1.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2.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答:《狗?猫?鼠》

3.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答: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4.《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答: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5.《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6.《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琐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7.《猫?狗?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8.《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什么故事?

答:刑天舞干戚。

9.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什么?

答:《山海经》。

10.《无常》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答:是说明人间没有公证,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

11.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答: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12.三味书屋的游戏有哪些?

答:爬上花坛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用“荆川纸”描绣像。)

《海底两万里》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列举其中几次。

答: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答: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3.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

答: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

4.请简述《海底两万里》的内容。

答: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蒂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5读完这部小说,你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答: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情,需要人们以一种求知的态度去看待。

6.请简析尼摩船长的形象。

答:尼摩船长是一位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航海家和学者。他身材高大,目光犀利,有着哲人般的沉静,蔑视人类社会的法规。他勇敢刚毅,有着超人的智慧,乐观自信,富有同情心,崇尚自由独立,是一名富有正义感、反对压迫的战士。

7.《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象事物如今已成为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答: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推理和预言。书中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如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8.爱因斯坦说过,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阅读这部小说,人们往往会被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吸引。关于想象力的神奇魅力与想象力的作用,你有什么看法?

答:想象往往是在现实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只要是符合实际的、合理的想象,就是正确的、好的想象。但是如果不切实际,不修边幅地胡乱想象,就是错误的、坏的想象。总之,想象必须合乎实际。

《经典常谈》

1.《史记》《汉书》这两部书都是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请你简要概括二者的异同。

答:①都是纪传体。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②《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是断代史。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2.《诗经》的原名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诗经》和《诗三百》?请简要回答。

答:《诗经》的原名叫《诗》,因为被儒家奉为五大经典之一,所以被称为《诗经》;因为书中收录的诗歌总数为305篇,所以又被叫《诗三百》。

3.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这本书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请结合教材中《经典常谈》名著导读中的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答: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