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复工复产前培训课件.ppt
文件大小:2.72 MB
总页数:103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1.67万字
文档摘要

第一节矿井顶板类型及采空区顶板控制方法第二节发生顶板事故的预兆第三节预防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措施第四节顶板灾害应急处置三、煤矿顶板控制顶板事故隐患及

应急处置第一节矿井顶板类型及采空区顶板控制方法一、矿井顶板类型1、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厚度不大,极易垮落的岩层,往往随采随垮,厚度一般为0.3m~0.5m,多由泥岩,炭质泥岩等组成。2、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的岩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m~2m,多为泥岩、页岩、砂质页岩等。3、老顶:又叫基本顶,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为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二、采空区顶板控制方法1、全部垮落法:当工作面从切眼推进一定距离后,主动撤除采煤工作空间以外的支架,使直接顶自然垮落。以后随着工作面推进,每隔一定距离就按预定计划回柱放顶。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减少工作面的控顶面积,而且由于顶板垮落后破碎岩石体积膨胀而充填采空区,从而减轻工作面压力和防止对工作面产生不良影响。(较为常用)2、缓慢下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塑性顶板弯曲下沉至与地板接触来维护采空区。适用于薄煤层,尤其是具有底鼓性质的底板更为适宜。3、煤柱支撑法:(不多用)第二节发生顶板事故的预兆1、声音方面的预兆(响声)采掘工作面冒顶前会发出许多种声音,如采煤工作面老顶断裂时发出鸣炮声,直接顶受压时的碎裂声,掘进工作面棚子及背顶材料受压后劈裂声等。2、直接顶上的预兆(掉渣)采煤工作面直接顶在受到老顶压力后,会更加破碎,裂缝条数会增多、加宽,出现掉渣甚至下“矸雨”。同时,直接顶的下沉量也会增大,下沉速度加快。在掘进工作面,顶板同样会出现裂缝、掉渣、离层等。3、支架上的预兆(断梁折柱增多)采煤工作面冒顶反映在支架上的预兆有活柱下缩速度加快、下缩量增大、支柱被压折、压弯或整体向一方倾斜推倒。在掘进工作面,棚子及前探支架被压弯压劈等。4、煤壁上的预兆(片帮)顶板来压时,工作面煤壁会因受压而片帮,且片帮速度比平时快,片帮程度严重。同时,由于煤壁片帮,导致顶板裸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支撑也会发生冒顶第三节预防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措施1、充分掌握顶板压力分布及来压规律2、加强支护3、及时处理局部漏顶4、坚持敲帮问顶制度5、严格按规程作业1、探明冒顶区的范围和被埋压、堵住的人数及可能所在的位置,并分析抢救和处理条件,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2、迅速恢复冒顶区通风,若一时不能恢复,则应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埋压或堵住的人员供给新鲜空气。3、在处理过程中,必须由外向内加强支护,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必要时,可以向堵住人员的区域开掘专用小巷道。4、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检查和监视顶板情况,加强支护,防止发生二次冒顶,并注意检查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情况。5、在抢救过程中遇有大块岩石不许用爆破方法处理。如果威胁遇险人员,可用千斤顶、撬棍等工具移动石块,救出遇险人员。第四节顶板灾害应急处置第一节矿井运输安全第二节在有轨运输巷道中行走时应注意的事项

四、矿井提升运输安全与事故防范

第一节矿井运输安全一、刮板输送机运行安全常见的刮板输送机运输事故有:保护不到位致使人员靠近时被转动的部件绞伤;机头、机尾锚固支柱不牢而被突然拉翘起,打伤或挤伤附近人员;违章乘坐输送机或在溜槽内行走被刮板链拉伤、打伤等。保证刮板输送机运行安全的主要措施有:1、各运转部位应设置保护罩或防护栏杆,运输机的机尾应设盖板,以防人员误入机尾内。2、刮板输送机运送材料时的取放顺序是:放料要顺刮板运行的方向,先放前端,后放尾端;取料时先取尾端,后取前端。3、严禁任何人乘坐刮板运输机或在上面行走。4、处理刮板运输机故障时,必须停电停机,并悬挂有“正在检修、不准送电”的牌子。5、在刮板运输机长度范围内,安装有声光信号或警铃,开机前先发信号,然后点动试车,待确认无问题后再正式运行。二、带式输送机运行安全井下常见的带式运输机事故有:人员违章乘坐、跨越带式输送机被拉伤、刮伤;运转中清理机头、机尾杂物,或清刮滚筒、托辊上的黏着物被卷入滚筒造成伤亡;检修时人员站在机头架上拉输送带,掉入驱动滚筒被挤伤等。保证带式输送机运行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1、各运转部位要安设保护罩或保护栏杆。2、在需要跨越运输机处,设置过桥。3、运输机运行时,严禁用铁锨刮铲滚筒上的煤泥;清理带下积煤时,人员不得钻入带下。4、严禁使用长柄工具拨正跑偏的带式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