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主题班会教案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未成年人的涵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
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
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教材中所给的小字资料、小栏目
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离不开法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别是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
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
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
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
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建议
1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讲述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重要意义,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
原则。如果理解、掌握了此内容,也就掌握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精
神。
教法建议
教师首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入
手,说明这一时期青少年的特殊性,证明他们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其
次,教师可以结合平时自己对现在或以往学生的了解、观察,特别是结
合一些典型的正反面事例来讲述,这样可能更具针对性,更能使学生产
生亲近感,从而便于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
前布置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法院或者上网调查近
年来本校、本地区范围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或事例,
已备课上使用。使学生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本框知识的
理解,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青少年
来讲,可能更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些。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2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见扩展资料)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
伤害。
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
象?(10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包括如下内容:
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
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
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
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
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
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
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板书)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3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见扩展资料)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
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
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
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
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
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
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年份犯罪比例以1987年为100备注
1987年1991年1997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