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公益行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探寻非遗奥秘,青春守护传承”
二、活动目标
让参与活动的300名左右初中生深入了解至少5项本地非遗项目,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掌握1-2项简单的非遗技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营造校园非遗保护氛围,引导学生将非遗保护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带动身边人关注非遗,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具体活动日期],活动为期1天(周末),上午9:00-下午16:30
地点:[当地非遗博物馆或非遗传承基地],如[XX市非遗文化展示中心]
四、活动对象
[学校名称]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五、活动内容
(一)非遗文化探秘之旅
上午9:00-10:30,学生抵达活动地点后,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非遗博物馆或传承基地。设置“寻宝打卡”环节,在参观路线中隐藏与非遗项目相关的问题线索,学生通过观察展品、阅读展板内容寻找答案,完成打卡任务。例如,在传统美术展区,设置“这幅剪纸作品运用了哪种剪纸技法?”等问题。
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参观感受,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分享时间为10:30-11:00。
(二)非遗技艺实践工坊
11:00-12:00,根据学生兴趣和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体验不同的非遗技艺。
传统手工艺组:学习简单的剪纸、陶艺拉坯、扎染手帕等技艺。由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教学,学生亲手制作,完成的作品可作为纪念品带走。
传统音乐舞蹈组:学习一段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动作,如秧歌、采茶舞;或体验吹奏简单的传统乐器,如竹笛、葫芦丝等。
传统曲艺组: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解评书、快板等曲艺形式的特点,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表演,如学习一段快板小段的节奏和台词。
中午12:00-13:30,学生在活动地点附近用餐、休息。
(三)非遗创意展示与交流
下午13:30-14:30,各小组展示上午实践制作的非遗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对非遗技艺的新认识。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奖”“最具传承精神奖”等,颁发小奖品。
14:30-15:30,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互动问答活动,学生可以就参观和体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提问,传承人详细解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非遗的理解。
(四)非遗保护倡议行动
15:30-16:00,组织学生集体宣读《初中生非遗保护倡议书》,倡导大家从自身做起,学习非遗知识,宣传非遗文化,积极参与非遗保护。
16:00-16:30,学生在活动主题横幅上签名,表达对非遗保护的支持和决心,随后有序乘车返回学校。
六、活动流程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具体安排
9:00-9:15
集合签到
学生在学校操场集合,清点人数后乘车前往活动地点
9:15-10:30
非遗文化探秘之旅
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完成“寻宝打卡”任务
10:30-11:00
参观感受分享
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言
11:00-12:00
非遗技艺实践工坊
分组体验不同非遗技艺
12:00-13:30
午餐休息
在附近用餐、休息
13:30-14:30
非遗创意展示与交流
小组展示作品,进行评选
14:30-15:30
互动问答
学生向非遗传承人提问交流
15:30-16:00
非遗保护倡议行动
宣读倡议书
16:00-16:30
签名留念
在横幅上签名后返回学校
七、宣传推广
活动前: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班级家长群发布活动预告,介绍活动内容和意义,展示部分非遗项目的精彩视频和图片,吸引学生和家长关注。在校园内张贴活动海报,设置活动宣传展板,营造活动氛围。
活动中:安排专人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活动精彩瞬间,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实时推送,发布学生的体验感受和活动现场照片、视频,让未能参与活动的师生和家长也能了解活动进展。
活动后:制作活动回顾视频和图文报道,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平台发布,同时鼓励学生撰写活动心得体会,在校内宣传栏展示优秀作品,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
八、人员安排
活动总负责人:1名,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组织协调和资源调配,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带队教师:每15-20名学生配备1名带队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管理、行程引导和纪律监督,协助非遗传承人开展教学活动。
讲解员:邀请非遗博物馆或传承基地的专业讲解员2-3名,负责为学生讲解非遗项目知识和展品背后的故事。
非遗传承人:根据活动内容邀请5-6名非遗传承人,负责非遗技艺的教学和指导。
摄影摄像人员:2名,负责活动全程的拍摄记录工作。
后勤保障人员:2-3名,负责活动物资的准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