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违规使用教辅材料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
文件大小:14.6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09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违规使用教辅材料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依据教育部及省、市教育部门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决定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违规使用教辅材料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此次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并纠正中小学违规使用教辅材料的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完善管理制度,构建长效机制,确保教辅材料选用、征订和使用规范有序,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二、整治范围

本次专项整治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民办学校也一并纳入整治范围。

三、整治重点

违规征订行为:严格落实“一科一辅”政策,严查学校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数量征订教辅材料的问题;是否存在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行为,包括通过家委会名义组织统一购买等隐蔽方式;是否向学生推荐或指定购买目录外的教辅材料。

利益输送问题:重点关注学校、教师与教辅材料供应商之间有无收受回扣、接受宴请、索取财物等不正当利益行为;是否存在利用教辅材料征订谋取私利,设立“小金库”等违规操作。

选用审核把关不严:检查学校是否建立健全教辅材料选用审核机制,选用的教辅材料是否契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需求;是否对教辅材料的质量、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无意识形态问题和错误导向。

收费管理不规范:核查教辅材料收费是否公开透明,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价格标准收取费用;是否存在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巧立名目收费或搭车收费等问题;收取费用后是否及时开具合法票据。

数字化教辅材料管理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加强对电子教辅、教育APP等数字化资源的管理。严禁以教学需要为由强制学生购买电子设备、付费软件或订阅线上课程;规范数字化教辅材料的选用和使用,确保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

四、工作步骤

动员部署阶段:市教育局召开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部署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如校园公告栏、学校官网、家长会、班级群等,广泛宣传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内容,公开投诉举报电话、邮箱等,接受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自查自纠阶段:各学校要按照整治重点内容,对本校2024年秋季学期以来教辅材料的选用、征订、使用和收费等情况展开全面自查。要认真梳理,如实记录,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对于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学校的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自查工作全面、深入、无遗漏。对自查不认真、走过场的学校,要责令重新自查。

集中整治阶段:市教育局将组建专项检查组,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地各校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学校,对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并通报曝光。对群众举报和检查中发现的违规线索,要逐一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学校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学校,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巩固提升阶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将规范教辅材料管理纳入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违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整治工作进行持续跟踪和监督,确保整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五、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市教育局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地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本学校的专项整治工作。

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市教育局将定期通报各地各校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重点督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学校的日常监管,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严肃责任追究:对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对因监管不力导致发生违规问题的,也要追究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

加强宣传引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