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德筑基石育新苗 融合共进启新章学校2025年春季迎督导工作汇报.docx
文件大小:14.7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1.87千字
文档摘要

德筑基石育新苗融合共进启新章

学校2025年春季迎督导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我校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今日,诚邀各位领导莅临指导,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各位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与最诚挚的感谢!

一直以来,我校秉持“为学生的卓越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督导评估标准为指引,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上不断探索深耕,特别是在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融合创新、学段衔接强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下面,我将学校在改革发展中的关键举措向各位领导进行详细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概况与教育理念

我校以“助力学生成就非凡未来”为办学宗旨,恪守“德馨、学博、体健、创行”的校训,致力于培育品德优良、学识扎实、体魄强健、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构建起“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以课程建设为主体,以教师专业提升和学生素养培育为两翼,全力打造一所“有情怀、高质量、具特色”的区域标杆学校。

近年来,学校荣获诸多荣誉,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思政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二、创新培养机制,激活发展动能

个性化培养体系构建:深入调研学生的兴趣、特长与需求,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通过开展生涯规划课程、兴趣小组活动以及一对一的成长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挖掘自身潜能。例如,设立科技创新、艺术素养、体育竞技等特色发展路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多元评价机制完善:摒弃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构建涵盖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三、重构五育融合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课程融合创新实践: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开发跨学科主题课程,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融合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特色课程体系打造:立足学校特色与学生需求,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如国学经典课程,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科技创新课程,通过实验探究、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农场种植、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

四、提升学段衔接效能,保障平稳过渡

幼小衔接精准施策:与周边幼儿园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开展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幼儿园大班学生参观小学课堂、参与课间活动等方式,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环境和学习模式。同时,小学低年级教师深入幼儿园,了解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幼小衔接的无缝对接。

小初衔接强化举措: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衔接辅导、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调适引导等活动。举办学科衔接讲座,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初中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初中生分享学习心得,引导小学生顺利适应初中学习节奏。

五、师资队伍建设,筑牢教育根基

专业培训体系搭建:制定教师分层分类培训计划,为不同教龄、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学科带头人引领培训等活动,涵盖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研共同体建设:建立校内学科教研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例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与兄弟学校、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改革实践等活动,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教师对课程融合的理解和实践还不够深入,跨学科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术研讨和实践交流活动,提升教师课程融合教学水平。同时,深入调研学生需求,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持续优化个性化培养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我校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