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家乡文化生活》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文件大小:46.36 MB
总页数:66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79千字
文档摘要

浓浓桑梓情,悠悠赤子心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01;;1.郑成功发明说

相传在郑成功攻打台湾之时,由于粮草紧缺,郑成功治军严明,不接受老百姓的资助。驻军所在地离海滩很近,将士们便到海边挖掘土笋煮汤充饥。某日,郑成功直接食用了隔夜凝结成冻的土笋汤,发现其味道比热汤更为鲜美,从此土笋冻便在军中流传开来。这一传说不仅赋予了土笋冻浓厚的历史色彩,也体现了郑成功及其将士们艰苦朴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关于土笋的文字记载,则可追溯到明代。明代《闽中海错疏》、明末谢肇淛《五杂俎》、清代周亮工所著《闽小记》等均有记载。周亮工1658年的《闽小记》一文记载:“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

如此说来,350年前土笋冻就已是十分盛行的市井小吃,周亮工也成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述及“土笋冻”一词的人。;①土笋冻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制作土笋冻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艺。需先将捉到手的“土笋”放在清水中养育一日,使其吐清体内的沙粒,然后再经过压破、洗净、熬煮三个步骤,最后连同富有胶质的汤汁一同装入小碗,冷却冻结成小圆块,土笋冻也就制作而成。

;;①您是否吃过土笋冻?

②您在吃土笋冻之前知道这一美食吗?

不知道。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得知,并尝试品尝。

③您在品尝完后觉得如何?

虽然有些畏惧,但还是试着尝试了。吃起来就像果冻一样,刚入口时很滑溜、冰凉,咀嚼时很有嚼劲。

;;闽南地区的先民在古代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菜肴。闽南人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海洋饮食文化,而这些饮食同样也是闽南人在长期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的反映。

海鲜作为闽南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养育了闽南人开放、包容、热情好客、不畏风浪、爱拼才会赢的海洋精神特质。

;匠心传承,守正创新,土笋冻历经岁月沉淀延续美味传奇,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们生于这片土地长于这片土地,也要为家乡文化生活的传承做出贡献,让这一美食不仅仅只是少数??知晓,更要传播向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品尝,促进家乡文化的发展。

小伙伴们,欢迎你来厦门品尝美味的“土笋冻”!

;歌仔戏;ppt制作:陈东翔、林高婧

演讲者:林煜博

访谈者:林子轩

填写访谈表:许静萱、余茜楠;01;歌仔戏其实是一种很年轻的戏种,起源迄今仅仅百年,却一直贴近生活,贴近草根。歌仔戏使用闽南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歌仔戏的根在漳州(芗城),却又漂洋过海来到台湾,形成于台湾,随后又回到闽南,经过两岸人民的共同打磨,最终大成。;传承价值:歌仔戏作为闽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戏曲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是闽台两岸共同哺育的,因此它还是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已经成为两岸之间交流的一条纽带,将两岸同源紧紧联系在一起。

教育价值:通过歌仔戏的表演,传递了传统美德和伦理观念,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艺术价值:歌仔戏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艺术,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02;传统服饰:歌仔戏演员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特色。

头饰配饰:头饰和配饰种类繁多,根据角色身份和性格特点进行搭配。

脸谱化妆:化妆色彩鲜明,通过不同的脸谱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服饰搭配:根据剧情需要,服饰搭配讲究,能够突出角色特点和戏剧张力。;传统唱腔:歌仔戏的唱腔以闽南语为基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有七字调、哭腔、高腔等。

乐器伴奏:主要使用二胡、三弦、笛子等传统乐器,营造出浓郁的闽南风情。

音乐风格:融合了南音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身段:歌仔戏演员通过细腻的身段动作来表现角色情感和性格。

手势:使用特定手势来表达不同的情境和情绪,如喜、怒、哀、乐。

脚步:步伐变化多样,配合音乐节奏,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采访完同学之后,为了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到歌仔戏,我们访谈了一位歌仔戏的表演者。;歌仔戏的传承与创新;欢迎你来厦门

看歌仔戏!

我们斗阵来看戏!;走进“东方达芬奇”苏颂;;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戴鹭坚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同安一中一直在传承苏颂精神,2021年把苏颂文化引入校园,成立了“苏颂班”,引入苏颂“探根源、究始终、治学求实求精”的治学理念。校长戴鹭坚认为,“苏颂班”的目的是让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苏颂公园实景及访谈;访谈内容

Q:您知道苏颂有哪些贡献吗?

A:他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在医学,天文学等方面有巨大贡献。

Q:您知道苏颂的历史地位吗?

A:他开启了近代钟表纵器的先河,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Q:您知道后人对苏颂有哪些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