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排水水的危害,例如对土体的浸湿、饱和、冲蚀作用,是路基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路基范围内排水处理的好坏对路基的整体稳定和防止基床病害影响甚大。一、地面水的排除铁路线路两侧必须设置侧沟,使线路上的降水能顺利排走,同时阻止路基范围外的地面水流入路基。在路堑坡顶应设置天沟,如图1-11,以截断山坡地面水流入路堑。在汇水面积大或地形特殊地段,常需设置多道截水沟排除山坡地面水。图1-11路基排水堑顶有弃土堆时天沟布置示意图一、地面水的排除设计地面排水设施时,横向排水坡度一般不宜小于4%(例如,路拱的高度就是按此横坡确定的),以便迅速排走降水。纵坡不宜小于2‰,但不宜大于8‰以免沟底被冲刷。需按流量设计的侧沟、天沟、排水沟,其横断面应按洪水频率为1/25的流量进行计算。沟顶应高出水位0.2m。不需计算流量的排水沟,底宽一般为0.4m,深度为0.6m。流速较大可能引起冲刷或渗漏的排水沟,应予铺砌或采取其它加固措施。路基排水一、地面水的排除若流水纵坡过大,可采用缓流井以缓和流速避免冲刷。在地形陡峻地段,天沟或截水沟的沟顶和沟谷的高差太大时,可用跌水或急流槽连接。在不得已情形下,需自天沟向侧沟排水时,采用路堑边坡吊沟(急流槽的一种形式)。路基排水二、地下水的排除地下水丰富地区的路堑,应根据地下水或含水层埋藏的深浅和地层的渗透性质,在路堑范围内或范围外设置明沟、暗沟、渗水隧洞或其它排水设施将地下水栏截排走,使其不流入路基范围,或降低地下水位以保证路基基床的稳定性。图1-12为边坡渗沟简图,用于疏干潮湿的边坡和上层滞水,也常用于加固潮湿的容易发生溜坍的土质路堤边坡。路基排水图1-12边坡渗沟参考图二、地下水的排除图1-13为支撑渗沟图,用于排除可能滑动面附近的地下水和疏干潮湿土体,并起支撑不稳定土体或山坡的作用。支撑渗沟与边渗沟的结构有些类似,但支撑渗沟的断面尺寸大,渗沟基底必须埋置在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层内。各种地面和地下排水设施的详细结构及设计方法可参阅路基工程设计技术手册。路基排水图1-13支撑渗沟参考图地基系数K30表示土体表面在平面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可压缩性的大小。它是用直径为300mm的刚性承载板进行静压平板载荷试验,取第一次加载测得的应力—位移(σ-s)曲线上s为1.25mm所对应的荷载σsK30=σs/1.25MPa/m我国铁路系统自1985年大秦线施工引入K30平板载荷试验以来,在铁路建设中已经逐步推广应用。从二十多年K30在我国铁路系统应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仪器设备、试验方法,还是设计标准均已比较成熟。K30平板载荷试验作为一种强度及变形指标,能够直观地表征路基刚度和承载能力。K30平板载荷试验的适用条件和要求1、K30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载荷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2、K30平板载荷试验的测试有效深度范围为400~500mm。3、对于水分挥发快的均粒砂,表面结硬壳、软化、或因其他原因表层扰动的土,平板载荷试验应置于扰动带以下进行。4、对于粗、细粒均质土,宜在压实后2~4h内进行。5、测试面必须是平整无坑洞的地面。6、雨天或风力大于6级的天气,不得进行试验。荷载板加载装置(反力装置)手动油泵液压千斤顶测桥和测表试验操作步骤1、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扫去松土。当处于斜坡上时,应将荷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2、安置平板载荷仪:1)将荷载板放置于测试地面上,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必要时可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或石膏腻子。当用石膏腻子做垫层时,应在荷载板底面上抹一层油膜,然后将荷载板安放在石膏层上,左右转动荷载板并轻轻击打顶面,使其与地面完全接触,与此同时可借助荷载板上水准泡或水准仪调整水平。2)将反力装置承载部分安置于荷载板上方,并加以制动。反力装置的支撑点必须距荷载板外侧边缘1m以外。3、加载试验:1)为稳固荷载板,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秒钟,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百分表读数调至零或读取百分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起始读数。2)以0.04MPa的增量,逐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荷载,应在下沉量稳定后,读取荷载强和下沉量读数。3)当总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1.25mm),或者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者达到地基的屈服点,试验即可终止。试验操作步骤3)将千斤顶放置于反力装置下面的荷载板上,可利用加长杆和通过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紧贴在反力装置承载部位上,组装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