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课题:语文园地
内容分析:
本语文园地围绕阅读方法、成语故事、比喻句运用以及古诗学习展开,助力学生语文
综合素养提升。
“词句段运用”中,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承载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内涵,既丰富
学生知识储备,又渗透品德教育;对比喻句感情色彩的探究,让学生体会不同喻体传递的
情感,提升语言鉴赏与运用能力。
“日积月累”选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学生理解诗意、体会
诗人情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整体来看,教材内容相互关联,从阅读方法到知识拓展,再到语言运用和文学鉴赏,
循序渐进,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文化素
养。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文言文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与精神内涵。理解成语背
后的历史典故,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停顿与节奏,积累文言词汇,能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学
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提炼关键词句描述人物品质。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古今学习条件,辩证思考“勤学苦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人物行
为与品质的关联,培养逻辑概括能力。
审美创造: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诵读与赏析,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悟古人高尚的人
格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古人读书求学成语故事的含义;体会比喻句的感情色彩并学会运用;理解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人读书求学精神并从中获得启示;能灵活运用比喻手法表达情感;深入
体会《独坐敬亭山》中诗人复杂的情感。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感受古代少年勤勉刻苦、坚持不懈的求学精
神;认识抗日小英雄雨来;一起讨论小男子汉的标准是什么?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
穿越古今,阅读成长故事集齐成长勋章。
活动流程:追寻,古之圣贤成长路——走进“文言文研学营”,在经典典籍中感受古人勤
学苦读、锲而不舍的优秀品性共同收集象征着成长与蜕变的“勤学徽章”!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节:成语口袋
1.出示词句段运用的成语,学生齐读成语。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语讲的都是什么故事?
预设: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学生读一读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3.“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这两个成语故事我们的成语,通过小视频知道成语的
已经学过,请同学们讲一讲这两个小故事,再说说它们意思。并选择两三个成语讲故
的含义吧!事,理解词语的含义。
预设1:囊萤夜读:形容人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努力学
习的精神。
预设2: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
就能成功。
4.小组合作,交流其余四个成语故事吧!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要求每人讲一个成语故事。
讲完后,小组成员互相点评补充,从内容充实、语言流
畅、态度大方、启示清晰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巡视各小组,对讲故事不流畅或内容不完整
的学生给予指导,如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3)老师分享“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并告诉
学生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后来比
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同时播放“悬梁刺股”的视频。
(4)老师分享“凿壁偷光”故事,并讲解这是一个寓
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该成语原
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
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同时播放“凿壁偷光”的视
频。
(5)老师分享“程门立雪”故事,并讲解这是一则汉
语成语,出自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
这则成语意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虔诚求学。
同时播放“程门立雪”的视频。
(6)老师分享“手不释卷”故事,并讲解这是一则来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自
叙》。意思是:手中总是拿着书卷,比喻勤奋好学。
同时播放“手不释卷”的视频。
(7)老师提问,古人求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多少?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