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点
第一讲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工业
1、概念: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能)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
品。
2、特点,地域上的灵活性;季节上的连续生产性;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投入加
大。
3、分类:按产品用途分为重工业、轻工业;按生产对象分为采掘工业、加工制造业;按主导因素分
五类导向型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
一般来说,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集聚是由于靠近其他经济活动使生
产成本降低的外部经济要素。
1、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能源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政策、科技、运输、工人(劳动力)等
③环境因素:多从风向、水源、固体废弃物及距市区远近等方面分析。
2、不同导向型工业及区位选择
①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
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应接近原料产地。
②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啤酒、家具制造业等,
应接近市场。
③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例如电解铝工业等,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④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例如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应接近具有
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⑤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工业,例如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应该接近高等院校
和科学发达的地区。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
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例如,由于交通和科
技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市场、劳
动力素质与技能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加强。信息通达度成为影向工业区位择的新因素。
其他因素:政策以及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三、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工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工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深刻地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工业生产消耗大量资源,对资源无节制地开发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工业生产造
成的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四、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
其区位选择亦有所差异。
1、考虑工业的环境要求。
①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如电子厂、
感光器材厂)。
1
②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如自来水厂、啤酒厂)。
2、考虑污染程度
①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如服装厂、玩具厂)。
②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如机械厂、仓库)
③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如钢铁厂、水泥厂)。
3、考虑污染类型
①大气污染工业部门的区位要求。
风向:有大气污染的工业部门,如水泥厂、酿造厂、化工厂、钢铁厂等,布局要考虑风向,布局在:
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城郊热力环流: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宜布局在城市风范围之外,可避免把工厂排放的污
染物带到城区。
地形:对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部门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形区,避免布局在通风效果不理想
的盆地或谷地中,以免废气大量聚集而危害人体健康。
②有水体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如钢铁厂和火电厂。
4、工业布局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规划:项目选址、城市功能分区、工业布局
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集中治理
迁离:企业搬迁、产业转移、集中与分散
改革:设备更新、清洁生产、综合利用
五、工业区位评价思路
1、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类型,一般有两类
(1)直接评价某地或某工业区、工业城市、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工业的区位因
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