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D1B机车6A系统一级、二级整备作业安全风险提示卡;HXD1B机车6A系统一级、二级整备作业安全风险提示卡;HXD1B机车6A系统一级、二级整备作业安全风险提示卡;HXD1B机车6A系统一级、二级整备作业安全风险提示卡;防火子系统防火探测器;块;视频子系统摄像头;一、处理流程
查看车上主机、AT1板卡状况→确认机车型号车号正确→数据转储→数据分析→报警处所轴报设备检查→报活→报警处所重点检查→报警轴位全面检查→镟轮、顶轮或探伤检测→扣车更换故障部件或观察运用。
二、各流程关键点
1.查看车上主机、AT1板卡状况、确认机车型号车号正确及数据转储
主机中机车型号、时间设置是否正确。机车号应与机车号一致(例:HXD1B0012,以四位数命名),时间与6A主机时间一直。;AT1板卡状况查看各等显是否正确重点关注:
主机中报警信息及传感器测温是否异常。;2.数据分析
向电脑中导入数据,备份数据文件须导入指定文件夹,数据导入选项的四个选项应全部选中。
数据分析前,必须先查看车载装置速度信号是否良好(无速度信号机车不得出库使用)。
温度报警时,要查看、分析报警处所温度变化情况,若温度是恒定在某一数值上长期无变化或温度突变,应检查更换传感器或接线盒(包括连接线)等并综合比较同位温度值。温升报警时,还要查看、分析报警处所的参考温度是否正常。;
温度报警要横向比较不同轴但同位的温度情况,同位不同轴的温度差大于20摄氏度时,应重点分析并报活进行检查。
振动冲击类报警要查看该位温度值是否偏高。
报警后观察使用的机车,机车再回段时,要加强分析,注意故障较上一次有无明显变化、发展,建立好台账记录。
3.报警处所轴报设备检查
所有报警故障应检查车载装置设备本身(主机、传感器、接线盒、连接线等)有无故障,并确认报警点接线盒及传感器接入位置是否正确。;4.报活
确认轴报设备无故障后才能报活。
用“整备信息管理系统”提报活件,活票注明本交路报警多少次,报警持续时间。数据组应追踪是否回复,并在相关台账上做好记录。
行修组建立故障登记处理台帐。处理情况要填写详细检查位别状况,???要时对检查位别拍照留存。(不得只写“检查”“维持运行”“观察”)。;5.报警处所重点检查
轴箱轴承一、二级报警及轴箱轴承温度报警
报警部位有无过热、异味、异状。用测温仪测温(或手摸)与同类它处比较。打开轴箱盖、取下挡圈,查看轴承油润及油脂质量状态(出现稀释、变质、氧化应解体检查),直流机车轴箱轴承可用无锈带钩的细铁丝伸入轴承内部,检查铁丝带出的油有无金属碾片或金属粉未,尤其是内侧轴承。若油润不良,可适当加油。;电机轴承一、二报警及电机轴承温度报警
报警部位有无过热、异味、异状。用测温仪测温(或手摸)与同类它处比较。打开轴承端盖(注:能打开端盖的需要打开),检查有无异常现象。检查牵引电动机的通风系统,即检查车体百叶窗开启状态(4月15日至11月15日为全开位)、整流柜入风口状态、通风机状态、电机通风罩是否破、卡子脱落,通风过滤网上有无异物。若油润不良,可适当加油。直流牵引电机开盖检查有无过热、电机整流子表面及碳刷等有无异常,可见部分连接线等。;抱轴瓦温度报警
报警部位有无过热、异味、异状。用测温仪测温(或手摸)与同类它处比较。检查抱轴油盒油位,毛线被面有无合金等。抱轴安装螺丝是否松动。
抱轴承一、二级报警及抱轴承温度报警
报警部位有无过热、异味、异状。用测温仪测温(或手摸)与同类它处比较。抱轴安装螺丝是否松动。若油润不良,可适当加油。
对于同位不同轴温差大于20摄氏度的轴位的传感器、接线盒进行重点检查,验证接入位置是否正确、设备状态是否良好。若位置正确及设备状态良好,对温差大于20摄氏度部件按超温检查范围进行检查。;齿轮一、二级报警
报警部位有无过热、异味、异状。用测温仪测温(或手摸)与同类它处比较。检查齿轮箱油位,打开齿轮箱,检查齿轮。检查齿轮箱安装状态。检查齿轮箱是否裂漏,踏面是否有损伤。
踏面一、二级报警
检查轮对一周表面剥离、擦伤等缺陷情况。检查闸瓦间隙、偏磨情况。检查轮对、轴箱拉杆、减振器等。轮缘、踏面磨耗情况。;6.报警轴位全面检查
报警轴位轮对表面有无剥离、擦伤,轴箱弹簧、油压减振器、齿轮箱安装状态及油位,抱轴瓦(油位)或抱轴承状态,电机内部检查,电机通风帆布罩破损情况。检查闸瓦间隙、偏磨情况。轮缘、踏面磨耗情况。
7.顶轮、探伤检测
人工检查找不到明确故障原因时,下列情况应安排镟修、顶轮或探伤检测:
各类轴承二级报警及各类温度报警:顶轮检测(检测轴箱、电机轴承)并观察有无异音。;各类轴承一级报警:
电力机车轴箱轴承:一个交路连续4次报警,或连续三个交路都有报警且报警总次数达到7次的,顶轮检测(检测轴箱、电机轴承)并观察有无异音。
其它轴承:一个交路连续3次报警,或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