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2课 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课件 中职高教版世界历史.ppt
文件大小:8.85 M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世界历史》教科书教学课件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第22课P-124CONTENTS一、现代科技革命二、产业结构的变化新课导入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3天后,嫦娥五号携带月球表面样品约2千克返回地球,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获取月球表面样本的国家。航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是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现代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以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新能源、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技革命。紧密联系的技术群涌现,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科学研究的主体从过去的个人、团体发展到国家,甚至形成跨国协作。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和核心。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空间技术自动化1.电子计算机二战期间,为快速计算弹道,美国成立了“弹道实验室”。经过两年多的研制,名为“埃尼阿克”的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45年12月,它开始计算实验室的第一道题目。经过改进,这台机器成为能进行各种计算的通用计算机,每秒可进行5000次计算,比之前的运算器快了上千倍。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1.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的出现,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的成本逐渐降低,运行速度大大加快,功能不断加强。2017年,中国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最高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2.54亿亿次,当时居全球榜首。2.网络系统互联网(英语:internet),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可以通讯、社交、网上贸易。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起来。这一系统最早源于1969年美国军队的内部系统,后来向社会开放,发展为互联网。这种以资源共享为目的,通过数据通信通道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系统,如今已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特别是“上网(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能“坐在家中,知晓天下事”。2.网络系统3.自动化技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战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问世。机器人能代替人在高温、剧毒、严寒、高空、深水等恶劣条件下工作,还具有识别、学习、决策的功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4.新能源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外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其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又不污染环境,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中国在开发新能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持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原子能能发电。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5.航天技术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类的空间探索还局限在大气层内。1957年,苏联将一颗重80多千克的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1969年,美国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随着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各类军用、民用卫星纷纷升空,多种空间探测器在太空中翱翔,可供科研人员长期工作的空间站也建立起来。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中国太空的探索中国太空的探索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