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队伍的使命、挑战与超越.docx
文件大小:41.86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4.29千字
文档摘要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队伍的使命、挑战与超越

安利利,郭晓川,白金凤

(北京师范大学a.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b.艺术与传媒学院;c.数学科学学院;d.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线上教学、线上思政育人成为新常态,也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工作格局,也担负着更重要的时代使命。

随着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不断加深,网络从单一的信息渠道发展为重要的价值传递、判断直至塑造的综合性环境。网络育人已经成为实现教育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发展辅导、人格塑造、人生提升”的重要使命。

1.坚持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将网络化为宣传党的最新思想、理论和政策的重要传播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有效增进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将网络打造成为引领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远大抱负的重要教育阵地。

2.用好网络育人阵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及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网络育人队伍要及时调整网络育人思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话语形态和表意方式做好主动式宣传,主动、牢牢占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高地”。

3.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和网络舆论场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网络育人队伍要在建设网络思政阵地的过程中,严把政治关、思想关以及文化关,确保宣传舆论阵地的方向正、主义真和价值好。同时,要积极运用网络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凝聚师生思想共识,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1.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有效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传统的思政教学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单向展开,思政内容单一、课堂氛围沉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3]这既是对思政课内容的要求,也是对思政课形式载体的要求。教育者要不断加强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养成善于发现数字教学资源的敏锐习惯,扎实推进“互联网+思政课”改革,突破讲授式的单一教学思维。

2.积极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拓展的能力,有效推进线上线下全时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要集合鲜活的思政教育素材,通过网络的形式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与发展态势以多种形式贯穿学生生活的各方面;通过网络媒介举办跨校、跨地区的名师思政课堂,使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真正活起来。此外,应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水平,以大学生自己找、自己学、自己讲的方式深化其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调动和唤醒网络思政的体验感,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可移动”式思政课堂。

1.以网络育人为突破口,讲好“两个大局”背景下的中国伟大抗疫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通过网络思政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有效开展关于“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宣讲活动。其次,通过人物事迹、数据对比展现我国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效,感受同舟共济、攻坚克难的决心,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

2.切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扎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依托网络实现思政教育“不断线”“不下线”,辅导员要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状态,把好思想政治防线,还需要通过教育班会进行实时跟进和引导思想意识,及时干预,精准帮扶,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的情绪。

在保证思想政治正确、专业知识丰富的同时[4],要不断追求网络技术素养的提高,形成人才队伍的扩容和协同发展,加强网络安全和伦理监管,确保网络育人过程顺利进行。

新时代网络育人工作矗立在以社会思潮为底层逻辑的结构关系中,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重要挑战。高校大学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破坏的重要目标之一,一些难以被高校学生识别分辨的、具有虚无主义倾向等的错误思潮,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思想圈套,这给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设置了极大的阻碍。

网络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现实生活、学习状态具有一定不良影响,对校园主流文化带来不